记者 蓝晨 通讯员 邱燕霞 报道组 郑霞凤
“鸡肉炒木耳丝、瘦肉炒胡萝卜、瘦肉丝炒长豆角,都是我喜欢吃的菜。”9月2日中午,开化县第一初级中学食堂已经坐得满满当当,七年级学生陈紫璇吃完后意犹未尽,又跑向“加餐窗口”。
“从以前的菜品单一到现在的营养均衡,从后厨操作不透明到全程可监督,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的变化真是令人惊喜。”当天的陪餐家长刘艳萍说。这些变化,源自“校园餐”变革。今年以来,我市针对“校园餐”的机制“梗阻”,在持续提升学生“入口率”的基础上,系统构建了一套涵盖智慧监管机制、“六统一”食材采购和供餐服务的全新体系,推动校园餐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香”转变,连续在省“三色”量化考核中获得“蓝色”评价,获中纪委督导组、省委主要领导及省纪委监委的充分肯定。
记者从衢州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全市268所学校100%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后厨操作实时监控、关键环节全程可追溯。同时,100%学校建立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全面落实责任督学每月进校检查、校长教师每日陪餐制度,形成学校自查、家长监督、部门联查的共治格局。
我市通过智慧监管精准预警,通过创新构建校园餐“五维度”大数据监督模型,对“突击采购占资金”“虚假采购套资金”“学生餐费老师享”等5类典型问题实现智能预警。系统运行以来已发布红色预警120条,移交问题线索56条。该模型入选省公权力大数据监督优秀案例,并被中纪委纳入精选案例库。
“食材采购流程是先称重,然后检查新鲜度、清洁度、有无病害等,各部门互相监督。”9月10日,开化县第一初级中学副校长余国飞介绍,智能验收设备联网“天下良仓”数字化食品安全监测平台,后台将所收食材和当日菜单比对,一旦发现与菜单不符,会立刻发出预警信息,从而实现验收和监管。
食材是校园餐的源头,把好入口关尤为重要。据悉,开化县通过公开招标,择优确定了6家配送企业为全县中小学学校食堂供应食材,并进行季度动态考核,保证采购规范、价格合理。全县中小学校食堂实现“阳光厨房”全覆盖,食材储存、消杀、加工等关键环节可视化监管,确保食材来源可查、质量可控。截至目前,开化县43家中小学校食堂自主经营率达100%,智能阳光厨房建成率、B级以上食堂占比实现100%,师生伙食满意率达99.68%。
针对食材质量这一“校园餐”的核心,我市以县域为单位,全面推行“六统一”食材采购机制,即统一配送企业招标、统一食材配送、统一食材定价、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财务核算、统一配送监管,实现全域覆盖,从源头保障“吃得安”。
在规范流程中,严格执行“按样定价、按样下单、按样配送、按样验货、按样结算”流程,建立“校方+配送方+劳务方+家长方”四方验收机制,从源头杜绝利益输送和质量偏差。
我市还出台《优化食材询价工作机制》,联动发改、商务等部门定期采集市场价格数据,推行市本级与各县(市、区)之间的跨区域月度联动比价,将校际采购价差控制在合理区间,确保食材采购价优质稳。
为了让学生“吃得香”,我市通过推行多元供餐模式、强化营养健康管理,持续提升供餐服务的温度与品质。同时,探索推进套餐+个性餐的供餐模式。目前全市公民办学校100%实现自主经营,全面打通义务教育学校师生食堂,实行师生同菜同质同价,校外人员就餐须按标准付费,坚决做到“不赚学生一分钱,不揩学生一滴油”。食堂盈余通过免费营养餐、发放水果牛奶等形式,全部反哺学生。
今年4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义务教育学校膳食经费财政补助的实施意见》,分类分档对学校食堂劳务用工及水电燃气费用给予50%至90%的补助。截至目前,全市已落实财政补助资金3160万元,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0.03万人。此举有效降低食堂运营成本,使学生餐费更实惠,“入口率”从75.35%大幅提升至87.6%。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继续深化食堂硬件“微改造”、智慧监管模型迭代和营养健康监测平台建设,努力打造“学校用心、家长放心、学生开心、政府安心”的校园餐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