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报道组 徐露婷 通讯员 郑凌 黄怡乔) 近日,走进开化县村头镇孔山村稻蛙生态养殖基地,稻浪随风起伏,黑斑蛙穿梭其间,生机盎然。“今年我们孵育了5000斤蛙苗,目前产量在1.5万斤左右,产值预计可达20万元。”孔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秋仙说,“稻蛙生态养殖模式真正实现了一块田地、两份收入。”
作为传统农业大镇,村头镇一度面临种植成本高、收益低、农民积极性不足等挑战。为激活土地潜能,该镇积极探索“稻蛙共生”“桃蚓鸡豚”“荷香甲鱼”等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并与省农科院、省淡水所、浙江农林大学、市农科院等合作,提升生态种养作物效益质量,带动农户增收。
在石畈村密坑源生态农业园,一条“猪-蚓-鸡-桃”绿色循环产业链已初步形成。“猪粪养蚯蚓,蚯蚓喂鸡,鸡粪肥桃林,落桃作猪饲料。”石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志军介绍,自2022年试水土猪养殖以来,村里逐步引入土鸡等产业,形成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闭环。“今年在浙江农林大学的支持下,生态园将引进可视化智能养殖系统,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村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坚持全镇“一盘棋”思路,以智慧化、科技化手段赋能农业,推动生态农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