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报道组 郑晨 文/摄 通讯员 蓝燕红) 9月2日清晨,来自上海、杭州的旅游大巴陆续驶入柯城区石梁镇双溪村。游客们下车后纷纷惊叹“这里真干净,有点像北欧乡村”。
双溪村,位于石梁最北部山区,是一个与七里乡和衢江区太真乡接壤的边际村,共490余户1530余人,散落分布在14个自然村。其中张西自然村是西汉留侯张良后裔的迁居地,坐落于海拔620多米的白菊花尖山脚。凭借生态优势和区位特点,近年来双溪走出一条依托民宿升级、茶旅融合的共富新路。
民宿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双溪村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相比七里乡,我们村离城区近,离七里、太真景区也不远,是城里人进山游玩的第一站。”双溪村党支部书记王松华介绍,这两年村内民宿业态发展迅速。其中,2024年以来,衢江区村民郑征延、姜才以每年8万元的价格,租赁村集体两栋带天井的农房,打造成以高山特色文化为主题的民宿“诗酒潇歌”,现已进入试营业阶段。
除了引进外来投资,本地村民也积极投身民宿创业大潮。村内另一家特色民宿“半酣园”以酒文化为主题,负责人赖文华是一名党员、退伍军人和品酒师,在市区运营一家酒庄多年。怀揣着浓厚的乡土情怀和传承意识的他,自去年以来将自家老宅改建为集住宿、品酒、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民宿,也作为融合酒文化、军旅文化、家族记忆的载体,于今年2月正式营业。“酒庄老顾客、战友从城里过来,就喜欢住在这里喝酒、聊天、吃土菜。”赖文华说。
在“诗酒潇歌”“半酣园”等民宿带动客流、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双溪村另一张“金名片”——高山茶产业,也在村集体的推动下焕发新生。
张西村40多年来一直种植高山茶,但以往茶农只能进行粗加工,价格低廉。2020年,在余杭—柯城山海协作推动下,双溪村集体成立运营公司,投入20余万元更新选茶机、揉茶机、提香机等设备,建立张西高山茶加工厂,茶叶价格从每公斤140元提升至最高500元。
品牌建设成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今年四五月春茶季,双溪村集体收购优质茶青,推广“诗桥晚春茶”品牌,推动张西高山茶走向精品化。“不能看着这么好的高山茶湮没了,得让茶农愿意上山摘茶,把茶园维系住,把加工厂利用起来炒茶。”王松华说。如今,“诗桥晚春茶”已成为村内多数民宿、农家乐的伴手礼,多次被寄到宁波、上海等外地顾客手中,也不断提升了边际村高山茶的知名度。
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依托优质的山水禀赋,双溪村年游客量3万至4万人次,现有农家乐60余家、民宿9家,年经营性收入约1400万元。每年七八九三个月是旺季,每天清晨都有旅游大巴从桃源七里景区下山,将游客送至双溪游览用餐。“去年暑假,我在寺桥大桥桥头停车场光卖游泳圈和饮料等,一个月就挣了4万元。”摊贩赖国飞笑着说。
而村庄的整洁与美丽也并非偶然。2017年,双溪村开展环境大整治,拆除160多处露天厕所和违建,实施外立面和道路改造,成功创成省级3A景区村,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打下基础。环境改善后,农家乐数量一下从零星数家扩充到数十家,同时为满足新消费趋势下的新需求,催生出蓬勃发展的民宿业态。
今年以来,双溪村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张西自然村整村搬迁工作正式启动并稳步推进。双溪村组团联村团长、石梁镇副镇长毛枳彪介绍,张西村整村搬迁后,区里将规划引入高端文旅项目,联动在寺桥水库库尾打造水库康养度假区,与桃源七里片区形成文旅联动发展格局。
未来,随着柯城区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淳安至江山公路柯城区七里至石梁段公路的开通,双溪村的发展前景更加可期。“项目建设的阵痛只是短期的,但项目的辐射效应却能让双溪摆脱边际村的局限,我们有信心成为柯城北部的旅游金名片。”王松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