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日报

借园区东风 小山村打出发展“配套牌”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07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胡宗仁 文/摄 通讯员 钟健军

  柯城区航埠镇雨灵山村位于风景秀丽的雨灵山脚下,毗邻柯城区生态工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随着落户生态工业园区的企业越来越多,来企业上班的员工也越来越多。在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下,雨灵山村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发展以服务园区为主的物业经济,建成了村物业大楼,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大幅增长。

  ?村里的烟雨长廊成了村民茶余饭后散步聊天、放松休憩的好去处。

  因地制宜, 物业经济成增收新引擎

  “现在,村里发展物业经济,村集体的年收入稳步增长。”9月5日,雨灵山村党支部书记余小波指着崭新的航埠新城全民运动中心告诉记者,仅仅这幢运动中心场馆的出租,每年就给村集体带来40万元的收入。

  雨灵山村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2013年,在村庄规划调整时,雨灵山村由原新刘山村和黄泥山头村合并而成。该村绿树成荫、宁静清幽,自然风光旖旎,是航埠镇唯一的新安江库区移民村。

  雨灵山村紧临柯城区生态工业园区,近年来,随着落户生态工业园区的企业越来越多,来企业上班的员工也越来越多。解决好这些企业员工的住宿、吃饭问题,既是提升园区生活配套服务能力的要求,同时也是一大商机。为此,2021年雨灵山村瞅准机遇,对接相关部门争取要素支持,筹集了2300余万元建造物业大楼,为园区提供生活配套服务。第二年,村物业大楼竣工,其中大楼2层至6层的97套单身公寓,被园区新引进的企业衢州市东巨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整体租用,用作员工宿舍,年租金100万元。之后,物业大楼一楼及二楼部分空间分别以年租金20万元和3万多元出租。就这一栋楼,一年租金收入加起来共有123万多元。

  借力发展, 多元业态拓宽增收渠道

  尝到甜头,雨灵山村借力发展物业经济不松劲。在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下,雨灵山村又在物业大楼附近建设了一个航埠新城全民运动中心。“该运动中心的场馆面积2600平方米,内含2个标准篮球场和4个半场,不仅可承接体育比赛及训练培训,还能满足群众健身、文娱表演等多功能全民健身需求。”余小波介绍,该运动中心于2023年年底竣工,现在已经交付第三方运营,每年村集体可收取租金40万元。

  记者站在村物业大楼门前看到,一幢在建的雨灵山产业共富大楼已经建了6层。余小波相告,雨灵山产业共富大楼占地约7亩,总建筑面积17800平方米,总投资6541万元,是第二批浙江省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未来将承接文化展览、研学体验、体育赛事等活动,并引入休闲娱乐等业态,为柯城区生态工业园工人打造高品质生活配套的同时,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内外兼修, 人居环境提升助力乡村振兴

  雨灵山村自然风光旖旎,山峦叠嶂、绿树成荫,是远离城市喧嚣、享受自然宁静的好去处。

  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雨灵山村还推动村民齐心协力改善人居环境。近年来,村里将总长2公里的村道“白改黑”,方便大家出行,陆续修建了5个山塘,将新刘山自然村原先的大礼堂修建为文化礼堂,在黄泥山头自然村建了一条烟雨长廊供村民休闲等。

  此外,雨灵山村依托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通过建设乡村振兴广场、运动登山步道和修缮聂日光故居等,打造一个集运动休闲、康养健身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记者手记

  雨灵山村的故事启示我们:乡村发展最大的“靠山”,不是坐等机遇上门,而是主动创造机遇。他们精准读懂“毗邻园区”的区位含金量,牢牢攥住“配套服务”这张核心牌,走出了一条贴合自身实际的增收路。

  不过,也需保持清醒:这类依托区位的配套服务模式,易被复制、面临市场竞争压力。未来村庄要持续发展,还需紧跟市场节奏,动态调整发展方向——既要在现有物业经济基础上做精服务、打造特色,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也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探索多元业态,让发展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