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敏 文/摄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开化县桐村镇的开化宏腾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只见整个场区依山而建,办公区、粪污处理区、种鸡养殖区、孵化车间、饲料仓库和消毒室等分布其中。经过消毒通道喷雾消毒后,记者进入养殖核心区域。在最外侧的鸡舍里,自动化育雏室、育成笼内饲养着约3000羽开化翻毛鸡。
“开化翻毛鸡经种鸡收集、提纯和选育,遗传资源的纯度越来越高,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会对鸡群进行严格分选,确保品种特征特性、生产性能稳定。” 负责养殖管理的工作人员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引领着深入场区。场内按育雏、育成、产蛋、测定等功能划分区域,每群用于繁育的开化翻毛鸡种鸡,都有专属的编号标识,精细化管理水平一目了然。
从“挨户寻鸡”到科学保种,有着近20年养殖经验的陈建均,用3年多时间守住了开化翻毛鸡这一地方品种的“火种”。截至今年年底,该品种核心群数量将突破1500羽,繁育群达5000羽,可形成年供8万羽鸡苗、年出栏5万羽商品鸡的产能。曾经一度淡出人们视野的珍贵种质,由此迎来了“新生”。
从“挨户寻鸡”到科学保种
“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翻毛鸡,它羽毛外翻的样子特别有辨识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后来,这些鸡就慢慢少见了。”谈及与开化翻毛鸡的渊源,陈建均满是感慨。2021年,在为期三年的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中,开化翻毛鸡被重新“发掘”,凭借多年的养殖经验,陈建均立刻意识到这一地方品种的独特价值。
作为浙西山区独特生态环境与传统养殖习惯共同孕育的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开化翻毛鸡是兼具肉用与蛋用价值的优良品种,其以翮翎弯弯向外翻卷而得名,以肉质紧实、汤汁鲜美而闻名。开化养殖历史可追溯至明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有翻毛鸡主治反胃(打嗝)的记录。
为抢救这一特色种质资源,2022年,陈建均耗时一整年,走遍开化大小山村,挨家挨户上门收购开化翻毛鸡。“最难的是农户临时变卦,白天谈好价格,晚上等鸡归笼后上门,常被拒之门外。”即便如此,他仍一遍遍上门沟通、耐心劝说,最终仅收集到300多只开化翻毛鸡,作为初始种源。
2023年,陈建均投资300余万元,在桐村镇严村村建成翻毛鸡临时性保种场。然而,初期养殖之路充满了坎坷。“翻毛鸡野性强、好斗,还胆小易惊,和普通肉鸡比,养殖技术难度大。”陈建均回忆道,最初摸索保种时,因缺乏饲养经验、饲料营养不足、管理技术跟不上等原因,开化翻毛鸡不但产蛋量低,孵化后也大多存活不了,鸡苗存活率不足30%。
转机出现在当年11月,开化翻毛鸡被列入浙江省畜禽遗传资源临时保护名录,知名度大幅提升,还获得了20万元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开化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团队合力开展抢救性保护、种质性能测定、遗传资源鉴定与申报,还制定开化翻毛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自此,开化翻毛鸡的保护、繁育与推广工作步入正轨。
“一户一群鸡”
点亮乡村振兴路
“保护就是为了让产业更好地发展,目前,我们在保护的基础上销售鸡苗。一般情况下,我们将鸡养至1斤重左右作为鸡苗售卖,养殖户再饲养8个月至14个月后才上市。”陈建均对开化翻毛鸡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他拿出一份今年5月的检测报告——这份由开化县农业农村局委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出具的报告显示,作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开化翻毛鸡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总量、油酸及肌苷酸等营养指标含量均处于同类产品高位。
为让这一特色品种惠及更多农户,2023年起,开化县就开始探索建立保护优先、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保种和创新利用机制,通过开化翻毛鸡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开发,采取“一户一群鸡”庭院经济“1+1”模式。
根据政策,试点地区的低收入农户可以自愿申请,每户将获得20羽鸡的补助,以村为单位进行资金项目立项扶持。低收入农户可以选择自行养殖,或者与村集体签订代养协议,享受收益分红。村集体代养模式将配备围栏、鸡舍及相关物资,并根据生产需求开发相应的公益性岗位。
“今年,我们村共养了2100羽翻毛鸡鸡苗,一只鸡长大后能卖出200元至220元的价格,预计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40多万元的收入。”开化县林山乡禄源村村干部邹建国说,去年,该村首次试养500羽,山林散养品质非常好,一上市就供不应求。
目前,开化翻毛鸡养殖已在林山乡、桐村镇的6个村落户,养殖规模从去年的2000羽增加至18000羽,预计今年能带来400万元收入。
站在临时保种场正在建设的两层试验室与饲料调配室旁,陈建均描绘着开化翻毛鸡产业的未来蓝图:“目前我们正加快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兽医室、兽药仓库、隔离舍,扩大散养区域;谋划建设食品加工厂,依托现有场地与冷库设备,研发开化翻毛鸡深加工产品。”他进一步介绍道,接下来公司将在各大城市布局新鲜鸡销售网点,让优质食材直达消费者餐桌;同时结合开化传统美食“汤瓶鸡”的烹饪技艺,在保鲜技术、调味配方上突破创新,开发即食型、预制型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
“我们要让开化翻毛鸡不仅是保种名录上的‘保护品种’,更要成为消费者喜爱的‘餐桌美味’,真正实现‘边保护边开发’。”陈建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