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红梅
白天烈日如火、持续高温,晚上气温下降,则成为钓鱼爱好者的“黄金时段”。
9月3日22点,市区五圣街一家渔具店内,多位顾客在选购鱼饵和鱼钩。“晚上成交额超过白天,夜钓催生‘夜补给’。”店主孙女士说,她经营这家渔具店近30年,目前店内鱼竿、鱼线等用品有上千种,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最贵的鱼竿要5000多元一根。她也见证着渔具用品的变迁:从玻璃钢鱼竿到碳纤维鱼竿,从马扎小板凳到多功能钓箱……
为吸引顾客,该店推出了一系列延伸服务,比如进店后消费,可以免费领取一瓶矿泉水、旧竿换新竿、钓竿出租等。“目前店里已回收2000余根旧竿。”孙女士说,她还推出为钓友保养钓具、调试浮漂,甚至代为接收网购饵料等服务,“每天早上5点多开门,晚上要到23点或更晚下班。”
孙女士直言,相比前几年,钓友们更换渔具的频率不高,平时仅更换零配件,“有时晚上,顾客电话打来求助,我会将配件送到钓鱼现场。”
除了传统钓鱼装备,一些商家开发出的渔具文创产品,近年也颇受钓鱼爱好者欢迎。在衢州古城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的一家渔具店,店主林先生介绍,他店里一款能装渔具的文创包很受欢迎,一个月能卖出10来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