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前夜的中国》
作者:王旸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聚焦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这段历史。这六年间,中国由动荡纷争到团结御侮,日本由侵占中国东三省走向全面侵华,美、英、苏等大国的对华对日政策不断调整。作者对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历史线索、历史事件与人物做了分镜式描述,从一个更加全面、更为系统的视角,展现那场恢弘壮阔的全民族抗战到底是如何打响的。
王旸,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作品有《中国1931—1937:动荡下的希望》《党代会代表:从一大到十九大》等。
《如此打工30年》
作者:占有兵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大批人离开家乡,进入广东的工业区,本书作者就是其中之一。他1995年到广东,一待就是30年,大部分时间在工厂做保安。打工究竟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抱着这样的疑问,他开始用相机记录下工厂打工人的生存实况,保存下150万张照片。他从中精选出127张,写下它们背后的故事,于是有了这本书。透过书中的照片和文字,读者能看到时代洪流中无数打工人的遭遇、选择和命运。
占有兵,湖北襄阳人,1995年到广东打工,曾获全国农民摄影大展金奖、2012观看中国CC摄影奖等奖项,部分作品在《南方周末》《南风窗》《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发表。
《科幻还能这样写》
作者:大森望
译者:陆秋槎 贾雨桐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科幻还能怎么写?科幻的边界在哪里?《高达》到底算不算科幻……本书作者在科幻领域深耕四十余年,是编选、评论、翻译科幻作品的全能选手。这一次,他邀请到长谷敏司、冲方丁、圆城塔等知名科幻作家,独辟蹊径,共谈如何打破科幻写作的思维定式,激发出新一代科幻作者的创造潜能。
大森望,日本作家、科幻作品翻译家,是刘慈欣作品《三体》的主要日语译者,著作包括《20世纪科幻1000》《新编科幻翻译讲座》等。
《1938回答2026 》
作者:徐海蛟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初二女生闻小秋的平凡生活,被一封来自1938年的神秘来信打破。信中,西南联大学生梅姝用清秀的字迹,描绘战火纷飞的日子,以及联大学生在轰炸警报中坚持读书的身影。而闻小秋的回信,则用2026年的科技与日常——高铁、AI、外卖,为梅姝展开一幅未来图景。两个女孩的对话,不仅跨越时空,更串联起两代人的困惑与热血:一个在战火中寻找尊严,一个在题海中追问意义;一个用《黎明》杂志点燃抗争的星火,一个用叛逆与思考对抗现实的枷锁……
徐海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第四届人民文学新人奖、三毛散文奖大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著有《不朽的落魄》《山河都记得》《故人在纸一方》《亲爱的笨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