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日报

做一个“顺”人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06版: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蔡高照

  班主任工作极具挑战性,尤其是高中班主任。在高中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都知道,班主任工作有早出晚归,工作时间特别长,事情多、杂、碎等特点。于我而言,“早出晚归”最为“痛苦”,是我最需“心理建设”的一项。因此,我常常这样“宽慰”自己:

  其一,“早出晚归”是班主任工作的“固有属性”,这没有商量回旋的余地。

  正如水的流动,火的灼热一样,事物有其固有属性;又如早餐铺营业要早,夜宵摊打烊会晚一样,工作亦有其固有属性。你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必须接纳工作本身的“固有属性”,这里本来就没有商量回旋的余地,除非你放弃这份工作。

  其二,虽然需要早起,但至少日间可以“补充”;虽然经常晚归,但如有需要,时间上又往往可以“宽大处理”。

  其实,班主任的“早起”和其他工作中的“早起”还是有所不同的。只要对社会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很多人的工作是异常艰辛的,他们的“日以继夜,夜以继日”是实实在在的,是令人饱含体谅的;而班主任的“早起”不同,因为白天课后,大可以在办公桌上趴睡一会儿,即使一时事情多、任务重,精力不济,但中午也基本可以有午睡来补充。

  再说晚归。虽说常常晚归,但白天有事、傍晚接娃,学校未尝不是人性化地予以准许。另外,所谓“晚归”的“晚”,即便值日,也可以在22时30分前到家;偶尔轮到夜查,也可以在23时前到家。就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而言,能在23时左右睡下,也还能接受。

  其三,早出晚归,是我从父亲那里继承的基因,是父亲言传身教建立起来的家风。在我整个少年阶段,我从未见过父亲清晨卧床闲睡,常常是我们姐弟醒来,父亲已经“早工”归来,再匆忙早餐,赶着出工;即便雨天不出工,父亲也要找些可以居家完成的事情去做,断然不会卧床酣睡,徒耗光阴。父亲自己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要求我们姐弟的,父亲常说,一个家庭,如果父母纵容子女清晨不起,那就是败家的兆头。我后来坚信,早出晚归,理应是每一个勤勉之人的生命表现形式,理应成为每一个期待“有为”之人所应保持的生命底色。

  另外,我有时候也会反过来想,如果没有早起,多睡一小时,是不是人就轻松清醒,似乎也不尽然。还有,早出晚归形成的规律作息会不会无形中正保护着我的健康,以及早出晚归所带来的类似于“田间地头”归来的酣畅与平和,会不会也暗暗地给予了我简单的快乐与充实,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如此想来,“早出晚归”便不那么痛苦了。

  人生路上,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自己对自己进行心理建设,“建设”成功了,心态也就平和了。从心底接纳了,自己的心态也就顺了,心态顺了,生活就顺了,人生的状态也就不那么“拧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