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塔
近日,绍兴市鲁迅纪念馆的“鲁迅先生吸烟”墙画遭到游客投诉,理由是“室外吸烟不健康”“影响青少年三观”,并建议将“鲁迅抽烟”换成“鲁迅右手握拳”的画面。此举引发的网络热议呈现一边倒的趋势:保留历史人物的真实,不应该“道德美颜”。
看待历史人物,关键在于“历史”二字。鲁迅吸烟的形象,早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他在烟雾缭绕中写下《狂人日记》,在烟灰飘落时构思《阿Q正传》。那个指尖夹烟、眉头紧锁的侧影,与其说是宣传吸烟,不如说是象征着一个民族觉醒者面对黑暗时的沉思姿势。若因今日禁烟理念而强行篡改,无异于为历史人物“道德美颜”,将其塞进一个狭隘的价值观模具。
以历史眼光看待历史人物,我们缺的往往不是道德标准,而是普通常识。正如庄子所云:“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历史人物的某些特色标识,恰是历史的真实,而以今日之道德标准去评价昨日之时代局限,则有悖常识。李白斗酒诗百篇,世人铭记的是其文思泉涌留下的经典诗篇,而非推崇饮酒行为;屈原投江明志,后人传承的是其家国情怀,而非美化自杀方式。今天,我们认同吸烟有害健康的道理,但同样不能否认鲁迅吸烟形象是一种历史真实的常识。
文化传承理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不能把婴儿连同脏水一起倒掉”。对于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我们相信,真正健康的社会心态,是能够理性看待、独立判断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和时代局限性,并从中汲取其精神遗产。
历史真实拒绝“道德美颜”,这也正是本次争论呈现一边倒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