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邓亮 报道组 葛锦熙 通讯员 周率) 8月25日上午,在常山县东案乡梅树底村毛豆种植基地,个头饱满的毛豆挂满枝头。正值收获时节,村民们顶着烈日在田间采摘,一派繁忙景象。“一天能摘200来斤,工资100多元现结,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村民王舍美花笑得合不拢嘴。
这片240亩的种植基地,半年前还是七零八落的“巴掌地”。在东案乡启动“多田套合”项目后,梅树底村村两委迅速行动,30天签下260户流转协议,平地、修渠、铺路同步推进,3个月建成5条机耕路、3800米水渠,240亩小田终成连片“大田”。
5月,梅树底村与常山县亿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15年土地流转合同,年租金为每亩600元,探索“强村公司+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毛豆种植产业。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劳务工资30余万元。
“公司计划全年轮作两季毛豆、一季油菜,明年再扩至大豆、大葱、油菜三季轮作,既保收益,又添花海景观。”常山县亿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管理人员表示,届时梅树底村将成为集采摘、观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村。
梅树底村的蜕变只是常山县推进乡村共富行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常山县围绕“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大力实施“常·争”计划,全力推进乡村共富行动,多措并举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今年上半年,常山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26.74%。其中,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村104个,占比57.78%,较去年同期增加74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7.0%。
在提高工资性收入方面,常山县深化零工市场质效提升改革,扎实推进农民技能培训和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建设,培育农创客150人以上、现代新农人2200人以上、“头雁”30人以上,擦亮“常山阿姨”“鲜辣美食”品牌。持续开发低收入农户公益性岗位,上半年已开发低收入农户公益性岗位894个,发放岗位补贴123.75万元。
为提升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常山县继续发挥县属国企、基层工会、机关单位食堂、“共富大篷车”的作用,实施12个“共富大棚”项目,助推农副产品销售,积极培育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带动190户低收入农户增收44.225万元。
在位于青石镇和尚弄村的油茶产业扩面提质示范建设项目现场,曾经灌木丛生的荒山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高标准油茶基地。去年12月底种下的油茶苗已经进入抚育阶段,山上还铺设了水肥一体化管道,精准地将营养送到每一棵油茶苗根部。
常山县为增加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统筹推进城乡“三块地”“三位一体”和集体林权改革,今年来认定农业“标准地”5块共6305亩,新增盘活闲置农房318宗。启动油茶共富标准地改造,迭代林权收储和交易平台,推动林地规模化经营,流转林地27.75万亩,流转率74.32%,林业总产值达20.56亿元。
7月,常山县出台了《常山县低收入家庭“提低扩中”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通过科学认定帮扶对象,统筹各级政策资源,精准建立分类帮扶制度,推动政府救助、社会扶助和群众互助良性互动,有效促进低收入家庭持续稳定增收。“最近我们正准备开展摸排工作,全面采集低收入家庭成员信息,为后续精准划分帮扶群体,形成‘一户一册’帮扶政策做准备。”常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