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邓亮 通讯员 金驰 朱晨璐
9月3日上午,站在柯城区县学街37号楼的景观连廊之上,看着改造升级后华丽转型的县学街,50岁的郑红玉脸上漾开了笑意。可在数月之前,她还因为这条街的改造计划而困扰,多次提出反对意见。“当时也确实没想到,改造能带来这样好的变化。”她不禁感慨。
郑红玉是县学街37号楼的业主之一。最初,这里开了家电影院。随着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热闹起来,这里又开起了酒店、火锅店,因紧靠景区,生意还算不错。
去年春天,县学街改造升级的事情提上日程,郑红玉当时并未太放在心上,还想着改造下也是个好事情。然而,当施工围挡立起来,租户们就接连找上门来,郑红玉的烦恼来了。“改造影响他们生意了,大家都有怨言。”她说,最棘手的是,县学街要改为步行街,原本能停二十来辆车的停车场,以后都无法再使用,“这个年代开店最需要的就是停车位。”
面对租客天天发来消息——道路挖破了,水管挖断了,没有生意了……那段时间,郑红玉成了社区办公室的常客。“他们找我,我也没办法,只能把问题反馈给社区。”郑红玉说,社区工作人员每次都耐心接待,认真记录她反映的每一个问题。
更让她意外的是,反映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道路坑洼很快修复平整,井盖破损马上更换,通往地下车库的通道也修缮一新。郑红玉说,社区工作人员还给她详细讲解改造方案,告诉她这片区域未来的美好模样。
随着工程推进,郑红玉逐渐看到了变化。街道青石板的铺就,仿古路灯的竖立,自家房子原本脏旧的外墙粉刷一新,还描绘上了古色古香的壁画。特别是开街那天,华灯初上之时,人流如潮水般涌进街道,恢复营业的火锅店门口排起长队,酒店门前也有不少人拍照打卡。
站在崭新的县学街上,郑红玉看到的不仅是眼前的繁华,更看到了历史街区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商业的完美融合。对于未来,郑红玉满怀信心,也充满期待:“我这位置是核心地带,以后这片肯定更加热闹,想来租房开店的人肯定也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