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日报

在自己的半径里观自在

日期:09-01
字号:
版面:06版:人文周刊|悦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红孩

  人生如若长河,文学使人上岸。这是我最近一年来经常寄语写作同人的话。我从事文学创作几十年,越来越感到,文学始终有着静水流深的力量,它悄然流淌在时光的江河之中,润泽着人们的心灵。倘若你渴望了解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写作者,那么,你翻开他或她用心书写的书,或许便是一条捷径。

  认识女作家张炎琴,是轻轻打开她散文集《静待花开守清欢》书稿的那一瞬。这部作品集,宛如一个精心雕琢的文学宝盒,里面悉心珍藏着作者发表于各类报刊的90多篇散文佳作。作者依循内在的情感脉络,将这些散文巧妙地分为“深恩难忘”“人间牵绊 ”“自得其乐”“万物有灵”“四方食事”“千载诗情”六个专辑,每一辑都似一扇通往不同心灵景致的窗户。

  当下,散文的样式很多。叙事、谈史、行走、哲思,一两千字、两三万字, 各取所长。张炎琴是教师,她面对学生更多的是如何欣赏美文、写好作文。这不是简单的事情,是有相当难度的。我注意到,张炎琴的散文题材大多取自自己经历的人与事,如果用半径来形容,是我所见过的写作半径最短的一个作家。但是,就是在有限的半径里,她却可以持静待花开的心态,以温婉细腻的风格、清新自然的笔风、真挚浓烈的情感,在书中徐徐展开一幅幅生活画卷。她讲述家乡美食背后的烟火故事,回忆儿时的纯真趣事,重现家人相处时的温馨片段,字里行间满溢着家人之间深沉厚重的爱意。

  且看“深恩难忘”这一辑,宛如一首低吟浅唱的感恩颂歌。张老师以女性独有的温婉细腻,写下自己与父母及其他家人相处的琐碎日常,那些如繁星点点散布在岁月里的恩情,被一一精心拾起。她用清新的笔调,把这些看似平凡却无比珍贵的瞬间娓娓道来,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充满温情的动人画面。诚如作者所感悟到的:幸福是有声音的。

  步入“自得其乐”板块,仿若走进张老师的精神家园。她说喜欢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未选择的路》,她说她是如此幸福,写作是她作为教师之外的另一条道路。在这条路上,没有功利心,只是热爱,只是想“我写故我在”。时常听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的见解,但对于她而言,在如今这个社会她是如此幸运,有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与天真烂漫的孩子相伴,保持一颗童心,还能利用节假日和周末写作,把世间的美好在笔下生根发芽并开出朵朵繁花,让生活过得诗意盎然,充满勃勃生机!

  提及“四方食事”,仿若瞬间开启了一扇通往烟火人间的大门,满溢着温情脉脉的人间烟火气。那母亲制作的家乡美食的香味似乎透过书页飘散出来,弥漫在空气中。每一个字都在撩拨着您的味蕾,让您回忆起自己品尝过的类似美味,或者产生一种对未知美食的向往。同时,您也能感受到与母亲相伴时的温馨点滴,蕴含着母亲的智慧与对生活的热爱。

  通读此书,除抒情、怀旧的动人篇章外,还不乏寓理于情的佳作。对于世态人情,她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通过她深入浅出的说理,洋溢着诗意般的真挚朴实之情。那些信手拈来的诗词和典故,用得妙法天然,相得益彰。我想,她的这些散文,一定能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汲取养分,同时也能得到同代人甚至上一代人的共鸣与肯定。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张炎琴是嗜书如命之人,把读书当成生活的日常,从《梦想中的书房》《与书店相伴的日子》 《春日夜读乐陶陶》《带着书本去旅行》等散文中,便能深切感知她对书的钟爱。在看这部书稿的前一天,我为自己新装修的书房写了三个大字:观自在。也许,这就是张炎琴当下的心情吧。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屋舍、自由自在的生活与想象,这应该也是散文的别样存在。期待与更多的读者一起分享这本书。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散文作家、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