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日报

“经验驱动”到“标准驱动”的人才培育密码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04版:工业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王继红 通讯员 郑紫嫣

  在巨化氟化公司的人才培育版图中,第五装置部始终是一块受人关注的高地。这里充盈着“比师傅教得精、比自己学得快”的奋进氛围,不仅走出了省级技能大师,更持续输出《岗位知识1000问》、“180天A3培训计划”等标杆成果。正如公司领导所评价:“他们不仅输出人才,更输出标准,为全公司其他装置部树立学习标杆。”

  第五装置部于2006年3月成立,主要生产第三代和第四代新型制冷剂,产能均居全球前列。员工平均年龄3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88%,拥有数名省级、集团级技能大师,素质高,富有创造力,是一支年轻且富有朝气的团队。

  这张亮眼的“成绩单”,源于第五装置部对“高标准、严要求”培训理念的长期坚守。十多年前,第五装置部推出的《岗位知识1000问》,将核心技能拆解为具体问题,形成标准化学习库,成为公司《员工岗位学习手册》的核心蓝本。2024年,第五装置部针对西部项目设计了“180天A3计划”,理论、实操、安全环保全要素PDCA(指将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环节构成循环,以达成持续改进效果的管理方法)培训,因实用性强被集团有关部门推荐为培训计划模板。在巨化精益管理体系(JES)银牌人才育成模块推进中,无论是员工“岗位通”及岗位技能资质认证,还是核心岗位与关键素质识别,第五装置部都以高质量、细颗粒度走在公司前列。

  “要让员工和装置部一起成长,并形成自驱力。”8月23日,第五装置部经理吴斌道出了人才培养的核心。装置部构建“骨干领航、分组竞技”模式: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组成授课团队传授经验,小组竞争机制激发“比学赶超”氛围,针对后进员工的精准辅导,有效将压力转化为进步动力。新员工小张深有感触:“适当的压力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更有目标感,更有动力。”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打破专业壁垒。第五装置部邀请了电气、仪表等领域骨干开展跨界授课,拓宽员工知识面。同时,第五装置部安排集团级技能大师负责新员工培训,统筹落实“学员评教”机制,并创新设置在线学习问答跟踪表格,新员工每周需在线提交学习总结和疑难问题。在固定的“周周会”上,带教师傅结合表格内容及时点评复盘,确保“周复盘、月提升”。新员工的实时反馈,成为优化培训、提升讲师授课质量的直接依据。

  “省级特级技师”陈芳目前就在第五装置部,她在深耕岗位二十余年后转向跨装置赋能,将员工培养经验与自身实操心得相融合,助力其他装置部和兄弟单位攻克难题。此外,集团级技能大师也在新员工培训上交出超出预期的表现,让装置部的人才培养从“经验驱动”迈向“标准驱动”,也让“传帮带”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共享表格、“周周会”闭环管理以及技能大师赋能的共同作用下,新员工围着师傅请教的场景成为日常,“传帮带”真正落地为协同成长的生动实践,构建起装置部坚实的人才培养生态,并不断向外输出优秀人才。

  安全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培训实效。第五装置部通过实景教学、案例分析强化安全意识,同时借力数字化工具破解实操难题——将动静设备SOP(标准化作业程序)及常见异常处理方案录制成视频,生成二维码张贴在生产现场。如今,员工遇到操作疑问或设备异常,只需手机“扫一扫”即可看演示、解难题。

  企业“家文化”建设显著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第五装置部升级休息区,精心设置“生活角”“文化角”“健身角”“荣誉角”,全方位关怀员工生活。装置部党政工团以及班组长等主动关注新员工,尤其是西部项目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团队的默契。

  在第五装置部,标准化体系为员工成长提供清晰框架,骨干力量传递着宝贵的实践经验,数字化工具有效助力技能提升,温暖氛围则凝聚起强大的团队力量。一批批员工快速成长,不仅成为当前生产的中坚力量,同时已做好奔赴西部项目施展才华的准备,为公司和巨化集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