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开放学院贴心服务 助力企业主“破茧成蝶”
日期:08-26
本报讯 (记者 郑理致 通讯员 吴万宇) “我最近在赶作业。”8月23日,常山开放学院学员、常山小伙张龙高兴地告诉记者,他最近特别忙,忙着生意,还忙着完成“暑假作业”——《公司法》《行政诉讼法》等课程的试卷和习题。
今年33岁的张龙是嘉兴友隆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常年在嘉兴工作。“以前签合同全凭经验,吃了亏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张龙说,公司业务量很大,曾经因合同条款疏漏陷入过几次纠纷,有时候上百万的工程款都难以追回。“法院流程不懂,举证材料不会准备,连起诉状都看不明白。”法律知识的匮乏让企业在维权中处处被动,于是,他萌生了去开放学院继续学习的念头。
去年8月,听说常山开放学院服务贴心,学习方式也很灵活,张龙很快就下定了报读决心。当年9月就开启了“工学结合”的求学之路,入读常山开放学院的法律专业。
入学后,张龙发现常山开放学院针对在职学员的特点,构建了“线上+线下”的全方位支持体系,无论是通勤路上的碎片时间,还是周末的集中学习,都能通过平台随时随地获取课程资源,这种自主性极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班级群成为张龙的“知识加油站”:作业提醒、考试重点、案例讨论,老师随时在线解答。即便在深夜咨询合同条款问题,也能得到耐心回复。学校还通过钉钉群推送行政诉讼实务、宪法应用等配套练习题和模拟试卷,帮助学员巩固知识。课程内容也紧扣企业法务实际需求,涵盖了多种核心法律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学习人文地理、人文科学等学科,拓宽学生视野。课堂上,还会融入企业管理、风险防控等实务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张龙学会了如何在企业经营中识别法律风险、起草合规文件,并和同学参与真实案例的讨论,增强了法律问题的解决能力。“去年还被合同‘牵着走’,现在心里有杆秤了!”张龙说,知识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公司法务审核合同时,他能指出风险条款;面对拖欠款项,他学会了通过诉讼程序维权。他已成功从“法律小白”蜕变为能应对合同纠纷的“行家里手”。
张龙的故事,正是常山开放学院扎根地方、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的生动缩影。学校始终聚焦地方产业需求,开设有法律、电子商务、园艺等实用专业,并配备“班主任全程跟踪制”,从入学指导到毕业答辩提供“一站式”服务。
张龙的经历也激励了他身边多名企业经营者加入了常山开放学院的学员队伍,而常山开放学院正以有温度的教育服务,成为地方人才培养的“助推器”,助力更多职场人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