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理致 通讯员 陈楚桥 文/摄
“这趟科技研学旅行,让孩子们触摸到了科学的‘温度’,为孩子们照亮了科学逐梦路。”8月22日,衢州风华学校老师王小未告诉记者,日前结束的2025年衢州市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暨衢州风华学校第四届雏鹰项目科技夏令营活动中,来自衢州风华学校的69名七年级学生营员走进国科温州研究院、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和浙江省科技馆开展深度研学活动,同学们真真切切地体验和感悟到了课本上出现的许多科学原理,大家都觉得大开眼界,收获满满。
从课本到实践的真实跨越
8月11日,同学们走进了国科温州研究院。胡秋红研究员在特地为同学们开设的《探索不可视世界——X射线及其成像技术》讲座中,把抽象的“伦琴射线”转化成了一个个可触可感的科技故事。
“原来机场安检的‘透视眼’、医院的CT成像,都藏着X射线的奥秘!”祝晨珂同学听得入了迷,不过更让她震撼的是研究员“对数据错误零容忍”那种严谨认真的态度。“胡教授说所有的实验数据误差不能超过0.1%,我觉得如果今后我们要从事科研工作,现在就得把这种严苛的标准用在学习上。”祝晨珂严肃地说。
戴陆如研究员则带领孩子们钻进“生命的最小单位”,探索细胞的奥秘。“人体内30多万亿个细胞,5万多种蛋白质,就像一个精密运转的宇宙。”王昕玲同学听到这组数据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当看到满头华发的老教授讲到细胞分裂时眼中闪烁的光芒时,她悄悄在笔记本上写下:“我要努力学习,将来解开更多人类未知的秘密。”
走进实验室,同学们的好奇心更是屡屡“喷发”。在国科温州研究院动物实验中心,一股特殊的气味让刘念同学皱起了眉头,研究员似乎猜透了大家心思,娓娓道出了有关疫苗研发、药物测试的艰辛过程,并告诉同学们,如今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动物实验的替代方案。这种对“科研与人文”平衡的思考,让她第一次明白,科学不止有公式,更充满了温度。
在电子显微镜下,跳动的心脏细胞让姚弘毅同学惊叹不已:“那么小的细胞,放大后能看清每一次收缩过程,就像在看一个微观世界的心跳,真是太奇妙。”而外形酷似“克重秤”的电磁搅拌器更让他恍然大悟:“不用搅拌棒伸进烧瓶,靠磁场就能转动内部磁棒,原来咖啡机和科研仪器原理相通,科学真的藏在生活里!”
从星辰大海到日常点滴
当同学们走进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实验室时,同样是一阵阵惊喜。在多模态物理信息感知实验室,徐易韬同学躺在沙发上,跟随引导语调整呼吸,耳边的音乐让他的脑海里浮现出星空与海洋的壮丽景象,“像一场科学与心灵的对话,太神奇了!”展示柜里的蛋白质冻干材料更颠覆了他的认知:“手术缝合线会自己‘消失’,未来鞋底还可以用可降解蛋白制作,科技真的在让生活变魔法。”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明白了科学从来不只存在于精密的实验室,更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员们用“算力+AI”解锁了卫星遥感的神秘面纱。
“卫星能‘穿透’云层拍摄地面,还能像手机传文件一样‘断点续传’数据!”蒋宛卿同学听得兴奋,却也记住了研究员的忧虑:“现在通信带宽、芯片抗辐射都是难题,研究员老师说‘这要靠你们这代人来突破’,这句话我记在心里了。”
亓洪兴教授的《人造卫星火眼金睛背后的中国航天精神》讲座,则让孩子们红了眼眶。从1970年“东方红”卫星升空时的简陋条件,到如今我国卫星技术跻身世界前列,“从跟跑到领跑,靠的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啊!”王晨汐同学想起亓洪兴教授引用的毛主席语录——“世界是你们的”,默默握紧了拳头:“我们的征途,也该是星辰大海!”
就连不起眼的洗手液,也被胡博元研究员讲出了大学问。“进口洗手液里可能含三氯生,用多了反而有害健康。”蓝梓睿同学在实验课上亲手操作三氯生固相萃取,看着试剂慢慢变色,突然明白:“科学告诉我们选购生活用品时不能只选贵的,而要懂原理、会辨别,才能选到对的。”
成长不止于获得科学知识
在浙江省科技馆的体验中,同学们领略了科学从“严肃”变得“好玩”。画像机器人用直线画出逼真肖像,模拟台风的风速让人惊呼“原来台风灾害这么可怕”。方瑾萱同学在3D信息展区流连忘返:“像素越多画面越清晰,就像我们的知识积累,多一点就离真相近一点。”
四天的行程里,同学们的成长不止于获得了许多科学知识。离开父母的日子,同学们自己整理行李、记录笔记;实验室分组观察时,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提问,团队合作让效率翻倍。“以前觉得科学家很遥远,现在发现他们也是普通人,只是多了份坚持。”学员陈若兮说,看到研究员们在仪器前一待就是一天,她懂了“专注”二字的分量。
雏鹰项目教练顾耀鹏看着孩子们的变化,满眼欣慰:“从听讲座时的懵懂,到提问时的大胆,再到日记里的思考,科学的种子已经发芽。”他相信,这些孩子中或许就有未来的研究员、工程师。
夏令营虽已落幕,但科学探索的旅程才刚刚开始。祝晨珂同学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已经写下新的计划:“明天开始读《看不见的光》,下次,我要带着问题再去实验室。”这或许就是科技教育的真谛——不是培养多少专家,而是让每个孩子都保持好奇、敢于探索,带着对科学的热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与科研先锋面对面,感受科技背后的人文力量,这些沉浸式体验,让科学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文字。”王小未老师说,同学们在亲手操作实验时学会了严谨,在破解科学谜题时激发了探索欲。这种源自内心的好奇与执着,终将推着他们在科技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成长为支撑国家科技发展、助力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材。
4天的夏令营短暂却深刻,它在69颗年少的心灵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未来,这些种子必将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成为科技强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正如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下的:“今天我们触摸科学,明天我们将创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