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日报

青春力量激活乡村新动能

日期:08-25
字号:
版面:08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文 钱砚初 摄 单一迪  通讯员 祝磊媛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衢江区浮石街道浮东村溪滩自然村的甜也花园里,咖啡香气已开始氤氲,85后的主理人江燕芳正与咖啡师为营业忙碌着,她的梦想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

  在衢江大地上,一场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正悄然展开。2025年以来,衢江区立足“千万工程”实践经验,以建设青年入乡实践站点为纽带,创新打造“政策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发展模式,将乡村作为人才引育的重要阵地,吸引青年人才担任乡村“共富合伙人”,入驻乡村开展整村运营,打造“百名头雁示范引领、千名创客辐射带动、万名新农人跟进发展”的乡村青年人才矩阵,在诗画风光带上点燃乡村振兴的青春引擎。

  溪滩甜也花园的庭院经济、东坪村的“乡村硅谷”、廿里镇的衢陈皮产学研基地,三处各具特色的青年实践站点,映射出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发展的创新图景。

  溪滩村:

  庭院经济绽放共富之花

  走进溪滩村,绿荫掩映下的甜也花园小院里飘出阵阵咖啡香和面包香。溪滩村以前是个靠水吃水的老渔村,风景如画却曾面临“空心化”的隐忧。85后的主理人江燕芳,曾是一名深耕传媒行业10余年的策划编导。2024年,她毅然返乡创业,看中的就是这里的环境,这里不仅是她乡愁情怀的寄托,也是她作为一名跨界青年的创新尝试。

  6月开始试营业的甜也花园,融合了咖啡、烘焙与芳香产品手作体验,如今已然成为衢江新晋网红打卡点。作为衢江区构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三级青年入乡实践网络、推动全域覆盖的一个缩影,该项目被纳入全区13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之一。该站点已招引16名青年正式入驻小院(就业),聚焦文旅融合产业需求,成为青年施展才华的舞台。

  甜也花园占地2600平方米,总投资260万元的庭院,采用“共富合伙人”模式,获得国资公司衢江新农公司注资100万元。项目以年保底10%的收益分10年回报新农公司,这笔收益精准分配至浮石街道各村,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注入源头活水。一把“财富钥匙”打开了闲置的院门,也开启了共富的新篇章。“以前房子空着落灰,如今成了香饽饽,村子也跟着活了、富了。”靠着出租这套房子,72岁的房主袁兰花每年可增收租金两万多元。

  江燕芳还将传媒人的品牌思维与活动策划经验注入乡村,创新提出“芳香产业+庭院经济”助农模式,带领65户农户种植迷迭香,从种苗、技术到收购提供全链条支持,首批实现户均增收100~300元,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小而美”庭院经济路径。

  “这正是衢江‘共富庭院’建设的精妙之处,通过简化入驻流程、降低租金门槛、灵活合作模式,吸引青年创客‘轻装上阵’。”区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局聚焦诗画风光带沿线,通过“企业主体、政府扶持、多元参与”的发展模式盘活村庄农房、庭院资源,布局乡村休闲、青年交流、村咖美食等乡村新业态,扎实推进重点村组团片区建设。

  依托“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区位优势和建设成果,浮石街道浮东村积极引入“共富合伙人”机制和青年返乡力量,与“甜也相伴”农创品牌深度合作,盘活闲置庭院农房,由乡村CEO开展村庄运营,成功培育出甜也花园乡村小院、“江边见”餐馆、古渡小院等10家契合青年潮流的新业态。

  此外,作为衢江青年乡伴联盟发起人,江燕芳已汇聚50余位扎根衢江发展的青年人才。该联盟聚焦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新业态人才培育和农产品市场渠道拓展等领域,以“溪滩青年乡伴”为核心载体,增强乡村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与体验感,同时积极联动企业与社会力量,协同赋能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如今,溪滩村的青年潮流街区烟火气渐起,每周客流量达5000多人次。这个曾沉寂的村庄,因青年力量的注入和整村运营的实践,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在衢江广袤的乡野沃土上,“共富合伙人”计划如同一座精心搭建的桥梁,为怀揣理想的青年人才铺就了扎根乡村、施展抱负的广阔天地。衢江鼓励区级特色产业“链主”与村集体、农创客、大学生及周边农户合作,共同实施共富合伙人项目,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例如,翔龙农业猪肚菇基地成功招募3名90后青年创客,在后溪泉井边村新建猪肚菇基地,预计年利润超100万元。另一方面,衢江区持续优化青年入乡发展政策,通过推出乡创空间建设专项补贴、职业技能等级认证通道、共富合伙人激励机制等12项创新举措,预计每年投入入乡青年专项资金超100万元,为青年返乡创业就业构筑全方位保障体系。

  同时,建立“1+N”帮带机制,组建50人专家团队,常态化为农业企业和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提供政策解读和技术指导,助力青年人才在乡村实现自身价值,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东坪村:

  乡村硅谷唤醒千年古道

  海拔518米的东坪古村,唐朝古道旁的夯土房里传出键盘敲击声。隐匿在千里岗山脉里的衢江区峡川镇东坪村,一座被称作“乡村硅谷”的创新空间悄然伫立,吸引了众多互联网从业者前来探索工作与生活的全新可能,也逐渐消弭着数字时代的城乡鸿沟。

  2021年,在探访全国近150个乡村后,来自上海的“乡村硅谷”项目创始人杨辉在东坪村为他的理想找到了最佳归处。历史、文脉和衢江区优质的招商营商环境,吸引他坚定地扎根在这片乡土。“乡村有自然却没内容,城市有内容而没自然。”杨辉说,“‘乡村硅谷’致力于用全新独特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为城市那些被钢筋水泥围困的数字工人打开通往山野的窗口,让他们能在青山绿水间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这个全新的项目,不仅是为年轻人提供一处栖身之所,更是在打造一个能让都市人暂时逃离喧嚣、在大自然中重拾工作热情的“临时工位”。

  经过长达3年的建设期,去年5月,三栋相邻的土房改造成为了现代气息浓厚的青年创业创新空间。在这里,每间客房的面积达到80平方米,客房内有卧室和工作区域,而客房门口的水池里、柿子树下的原木桌椅、多功能厅巨大的落地窗前,都打造成了特色工位,入住青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和心情自由选择。

  今年春节,DeepSeek横空出世。在全民AI的热潮下,今年4月,首期“衢江区AI+创业能力提升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深圳的AI创业者冯凯主讲。1993年出生的冯凯是韩国汉阳大学计算机硕士,也是国内最早一批的AI应用研究者。2024年开始在乡村硅谷闭关工作长达10个月,并于2025年初在东坪村注册AI公司——为爱科技(衢州)有限公司。是乡村硅谷在山村孵化的第一个科技公司。该公司与乡村硅谷携手,以东坪村为基地,共同举办AI智能体创作培训班,秉持AI普惠、技术平权的理念,面向衢州各行业零基础人群,旨在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目前培训班已经开了两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馈,培训收入累计17余万元。

  目前,“乡村硅谷”项目已完成3幢民房的改造升级,同时位于另一侧的悬崖酒店也已初具规模。项目整体建成后,将提供30间精品客房,并配备119个多功能工位。深圳姑娘吹吹在这里找到了事业新方向,她感慨:“城市的喧嚣让人难以静心思考。而在这里,伴着鸟鸣醒来,在柿子树下工作,思维自然就变得清晰透彻。”“在深圳,快节奏不仅带来压力,更让人失去思考的空间。而在这里,规律作息让我重获身心平衡,创造力也得到释放。”来自深圳的AI创业者冯凯介绍,短短半年间,他就在山村开发出十余款实用的智能体。

  随着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建设的推进,不仅为青年入乡就业、创业搭建了平台,它们也因青年的到来生长出更多可能性。如今,衢江区的“乡村硅谷”,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数字游民”前来探索工作与生活的全新可能。“隐柿东坪”已入选2025年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截至目前,已有4家科技公司在此注册,40多个“科技个体工商户”在这里扎根。衢江区农业农村局人事科教科负责人表示,入乡青年在东坪村创新实践的“乡村硅谷”等模式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吸引青年高端人才,推动“数字下乡”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通过青年人才赋能更多农业主体将AI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新理念、新业态与新方向。

  廿里镇:

  产学研融合催生“黄金皮”传奇

  赋能衢陈皮,同“柑”亦共富。去年11月,衢陈皮大健康科创产业园在衢江区廿里镇开园,9300平方米的生产中心,24名专业技术人员,6条陈皮生产线,12台剥皮、烘干机器,可储备陈皮4000吨的仓储中心……随着“陈皮+”概念不断延展,陈皮产品种类日益丰富,衢江陈皮产业也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衢江区有着悠久的柑橘种植历史,年产陈皮2500余吨,占衢州市总量的50%。“衢陈皮大健康科创产业园由公司和浙江中医药大学衢江研究院合作共建。开年以来,园区已经接到来自吉林、嘉兴等地,总额超百万元的产品订单。”衢陈皮青年入乡实践站点科研负责人邱敏介绍,“衢江的椪柑质量好、数量足,加工制成陈皮品质高,让公司有信心研发更多、更优质的产品。”

  科技创新关键在于科研人才。为夯实浙江中医药大学衢江研究院与科创产业园的人才根基,衢江区携手浙江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全面深化校地合作,在产业园区内设立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定向培养应用型青年人才,吸引50多名高校学生来衢参与科研实训,组建一支21人的青年跨学科团队,开展衢陈皮药用价值考证、质量标准研究及深加工技术,目前已开发陈皮酒、陈皮茶、陈皮膏方等百余款“衢陈皮”系列产品。

  依托人才智力优势,衢江区在衢陈皮产业发展上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已研发出百余款衢陈皮系列产品,促进25000余吨柑橘鲜果向陈皮产业转化,推动柑橘总产量转化率超60%,衢陈皮产业综合收益已突破2亿元。下步,衢江区将在大洲镇、高家镇、廿里镇建设衢陈皮标准化生产基地2000亩,开展溯源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衢陈皮产业发展壮大。

  据悉,衢陈皮实践站点仅是衢江区青年入乡实践版图中的一个缩影。这些站点精准锚定“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主轴及重点村组团片区,在就业指导、创业孵化、技能培训、技术服务、政策咨询、学习交流、生活配套等方面将为入乡青年提供“1+N”一站式服务,可以有效破解“青年下乡难”问题的核心枢纽,打通青年人才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通道。

  衢江区乡村振兴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衢江区13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目前招引青年150余人。下步将持续完善青年入乡招引机制,优化青年入乡服务生态,吸引更多青年来衢江乡村创业就业。

  随着甜也花园的咖啡香、东坪“硅谷”的数据流与廿里陈皮的醇厚气息在衢江山水间交织升腾,一幅青年与乡村共成长的画卷铺展而开。站在数字化改革与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点,衢江正以“青年入乡实践站点”为笔,在绿水青山间书写新时代的“归去来兮辞”。正如在甜也花园门楹上刻着的那句青年宣言:“此心安处是吾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事业与情怀的共生之道,绘就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