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日报

拼杀日寇的岁月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04版:三衢记录       上一篇    下一篇

  钟睿 整理 文/图

  原衢县云溪曾有一位叫罗建猷的抗战老兵,在早些年的本地文史资料中曾经有过一些片段式的回忆文字。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得益于文化界前辈徐昌和的帮助,罗建猷的后人展示了珍藏多年的一本手写回忆录,把我们的视野拉回到了烽火岁月。

  这本回忆录是罗建猷在1983年12月23日手写完成的,分家乡概况、离家从军、二次从军、部队离省开赴广东、“八一三”事变部队开赴上海、 毕业后分发、伤愈出院、诸绍战役、宁波作战、诸暨县属云安华火车站北边五指山上的防御战、衢州防御作战等14章节。老人特别注明,写此书是为了给子女后人留个纪念,只求真实,不求其他。

  罗建猷出生在贵州龙里县属南区湾寨地方,17岁时,抱负很大,时常读书。“大丈夫四海为家,岂能独守区区之地。”于是到二十五军特务营当录事(司书),而后曾进入广东军事政治学校炮手班、黄埔军校长沙分校军官大队学习,在国民党贵州、广东等地方军队和中央军中服役。服役期间,他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中留下过足迹,而最终在衢州结婚成家,并作为16师的一名营长,参加了1942年浙赣会战的衢州之战。完成回忆录4年后,老人在云溪农村去世。

  罗建猷回忆录中的很多事物和情形用今天的眼光很难理解,但最为感人的是他留下的这份真实。

  以下是笔者根据罗建猷回忆录的整理,以飨读者。

  一场浓雾救了我和全营

  我营奉令驻守诸暨县属之安华火车站北边五指山之线。我当即令各连前往五指山,并叫各部在五指山的山顶堆集石块。没有浮石的话,可用洋镐挖取石块,到山后及时采取,搬集待用,我来检查,各连遵令前往。我把营部设在五指山和左翼山连的凹岔口上。

  我吃了晚餐后,心放不下,带领通讯员二人向五指山爬去。临行时告诉副官,如果山上打得激烈时,营部人员撤往后方,不要等我,千万记得,否则恐有危险。我交代了之后,即和通讯员爬山,爬呀爬呀,都走不快,不是碰了石岩,就是碰了刺蓬。爬了一夜,将到拂晓,才到山上。我没有走到山顶上的时候,在半山中听到前方枪声甚密,心中十分着急,恨不得马上到达山顶。 

  我上到山顶之后,冷静地若无其事,连排长、预备排均在睡觉,只有一个哨兵放哨。我当时问哨兵,你们连长在哪里?哨兵即去叫连长,说营长来了。连排长跑到我的面前,向我敬个礼。我问他:前方有情况吗?言没有来人报告。我说你们听一听!话才说完,有一个跑来说:一班阵地失守了,现敌人正向二班阵地进攻,连长没有任何行动。这种情况,势如燃眉,不能犹豫延迟,否则各班就要被敌人攻破。我看这种目前战况,必须来一个顶住不退,由两翼挟击,方能奏效。立即令连长带两个预备班,向右翼挟击。预备排长带一个班,由左翼挟击,立即行动。并令第四班上,第三班增援一定要收复阵地。把敌打下山后,将山顶堆积的石块推下山去,滚打敌人,务必做到。官兵们都是久战能手,听了我已到山上,勇气倍增,不到两个小时,把敌人打回去了。敌同我们相隔约有三四里之远,双方都没有打枪打炮,很平静,好像没有发生过战争一样。

  天大亮了,太阳照耀着每一个战士的脸上,风儿吹着那草木,响声阵阵,在这空气好、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刻,我带了两个通讯员,向前方阵地一个班一个班地视察,大家都很高兴,没有损失。

  我走到第一班阵地看山顶堆积的石块。我问第一班长:我说叫你们把石块堆在山顶上,你们没有做吗?一班长说:敌人被我们打下去了,枪弹和石块打得敌人叫苦连天,好像狗叫一样,敌人早已退走了。我听了一班长说完,就朝阵地的山腰一看,茅草上血已染红,却没有看见一具敌人死尸。我们三人用心地到处检视,结果拾得14顶铁帽,拿回交给连长,叫他带回团部作战利品上报。并告诉他们,敌人这次吃了亏,肯定要来进扰报复的,大家要做好各项战斗准备,如果再来的话要给他们一个严重的打击。

  第二天,敌人不敢来了,后转向我的左翼30师一个团进攻。不到一个钟头,我30师这个团两千余人撤退了,敌人在后跟踪打击。敌人不去追打30师,反而把我后方的通道封锁了。我已知道敌人的阴谋,企图包围我、消灭我。但我已知敌人用意,即视各方情况采取措施。于是决定放弃五指山,脱离敌人包围攻击点,转移到左面的一个山头。两山相隔一个山垅,全营移到左边山头后,时间已是7点多钟,东方升起太阳,照耀着漫山遍野,如同一面镜子一样,一草一木照得清清楚楚,空气好新鲜,在这明朗的时刻,看见战士们垂头丧气、愁容满面,连排长们均到我面前询问突围方法。我说看机会行事,不要急,大不了一拼,有什么问题?要弟兄们装具搞好,刀系紧。告诉之后,我向空中自叹:今天是我死日,才出学校就结束,实在痛心!一人不惜,还有这几百人怎么办呢?想到这里,忽然大雾笼罩山头,伸手不见手掌,我即大叫弟兄们下山。弟兄们如滚珠一样,一下到了后面山脚,过垅爬山。敌人机枪响了,马上还击,交替掩护后退。我们下到山脚时,大雾已不知去向,真是天助我也!这样就回找团部,到下午三时许才到团部。团长闻之出门欢迎,并说:我很挂记你们,现在回来,好了!于是部队补充训练,1941年调往衢县。

  在衢州成婚

  到衢之后,我师调守衢州外围,浮石渡以北,云溪、锦桥一线,46团担任衢州城防,负责固守之责;48团担任大鼓山、木城、苦竹岗之线。我负责守卫新田铺、梅□□、方家后塘直抵衢江边,长达七八里,摆上三个步兵连兵力尚单薄不足。一营担任明堂桥、孔家山之线;第二营负责构筑鸡鸣山阵地,为团的预备队,奉命构筑工事,限期三月完成。在这各连都在构筑工事的时候,有云溪的郑财标老先生、方荣标老先生二人来蒋村我的营部找我,他们一开口就说帮我做个媒。我说好的,女方在哪里,有多远。他们两位老人家说近一点的云溪三里路,远一点的有十里。今天晚了,去三里的地方吧。如果不同意,再去十里的地方去。你认为怎样?我说可以。他们看我同意了,方老先生先走报信,我和郑老先生在后慢慢地走,翻了一个黄泥山就看见村子。他们说村的名字叫“云溪”。

  我到了蒋村也有不少时日,可是云溪我还没有到过。我的马到了汪家门口时叫了几声。我心想:此马从来没有叫过,这次大叫起来,必有原因的。心中有了这样的想法,不管如何,走进汪老先生家看看如何。彼此谈了些谦虚话后,吃烟吃茶聊天,我不吸烟。约过了一个小时光景,娘娘(衢方言,意为姑姑)端菜、酒来了,叫吃点心。娘娘眼睛来回都向我观察。她有些怀疑,认为我的服装穿着不像当官的,像个小兵。我离开娘娘他们家之后,娘娘对汪老先生说:小铁老子,你不要受骗,他是个小兵,你要注意呢。当然,这是我婚后才知道的话。汪老先生就是我妻子的姑父,娘娘就是我妻子的姑姑。

  第二天我到棠陵邵,看我的九连阵地,由墩塘坎上走过,我把衣服换了,毛哔叽军衣、横皮带、领章,像个军官的样子了,那些洗衣的妇女们说:“喏,这不是昨天在汪老爷家吃饭的那个人么?”……隔了几天,介绍人说,决定在农历十二月廿一日结婚。一些要好者都来恭贺,婚礼亦很热闹,完成我一生的夙愿。

  衢州突围

  到了一九四二年四月,敌情紧急。我在二月已将全部家属送往后方。敌人在四月十六日到达塔山,一股由寿昌来,一股由龙游十里丰、高家向我进扰,但我兵阵地绵长、兵力单薄。九连守炮珠山,八连守梅钵礁之线,七连守方家到仟边。如果随便打枪,打不到敌人还暴露了自己。哪里有机枪,哪里有步枪,敌人一目了然。因此我告诉各连,不要随便打枪,枪响就要打倒敌人,把他的头割下来。大家要注意,假使敌人进入了我们的火力圈,我们就要一举而歼灭之。

  敌人的骑兵从云溪到黄甲山走来走去,始终没有听见我的部下枪响。敌人又到后村徐朝涌家的楼上,用机枪向炮珠山上我的九连阵地打了7发炮弹,均看不见我方还枪还炮。敌人遂向明堂桥、孔家山我第一营攻击,到处响枪。此时敌人已知我军部署和兵力、武器等情况,故一举将阵地击破,被杀死的弟兄不少,阵地全部失守,影响了整个战局。

  师、团部渡江进衢城,第一营营长李克勤已离开了他的部队,结果各连各自逃生;第二营营长陈武龄在塔石塘,因他的第六连、小炮排和重机枪一排归我指挥,他自己除守鸡鸣山去了一个连,手中只有一个连,丧失了战斗力。敌人冲进了我阵地之后,还占领了我十三里、苏塘、姜家坞和塔石塘等村庄。陈营长无力抵抗,退到杨家,拟守鸡鸣山,不料途中被日军机枪打死……

  敌人进抵塔山、车塘、岱塘时,我的炮兵连长发现即来电报告,请求射击。打了几发炮弹后,敌人向岱塘进村躲了起来,村外就没有了敌人。连长请示我怎么办,我想如果对村子开炮,敌人有腿脚可以逃出,但是老百姓的房屋肯定要打坏的,没有逃出的老年人还可能被打死。想到这里,我就让连长别开炮了,等敌人走出村子再打不迟。而后这些敌人仅向明堂桥、孔家山攻击,机枪步枪打得非常激烈。我当时想,如果一营失守,山炮连就危险,就命令山炮连长由金银埠头渡江。炮连走后,敌人已将一营阵地突破,到了十三里、新田铺。我得知这样的情况后,将营指挥所移到了蒋村垅里,并命令七、八两个连各出一个排进守新田铺和两步半的石塔上,我这两个排的士兵跑步而去,敌机九架已跟到眼前,却没有打枪投弹,所以此时我还没有损失。

  到了下午三时,各连长都来找我,表示目前腹背受敌,已经被包围了,如果不早想办法就有被消灭的可能。我听了各连长的议论,尤恐他们轻举妄动,就和他们说 :我们处在这严重关头,有几句话要各位务必遵守执行。第一,要时观敌人动态,采取应付的对策;第二,无论情况如何,都要掌握官兵,不许妄动,保持官兵一致,拧成一股绳,指挥如一;第三,情况紧急更要听命令,不许自由行动,否则将被敌人各个击破,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请各位考虑一下,我讲的话是否恰当,若有不同意见可向我随时提出,我好更正。

  各连连长听了之后,就各回各自部队。他们走后,我即手写命令,令各连在黄昏后到蒋村集中。部队到达蒋村后,分配各连警戒,以防不虞,各连排长到七连连部的郑荣魁家集合。我把地图摊在桌上,说明敌人所在地点,要求大家在拂晓前突围,切不可等到天亮,并请大家各自发表意见。连排长发表意见后,我接着说:敌人从寿昌方向来,直进入我阵地前方,把第一营击溃,眼下王家、苏塘、莲塘、姜家坞、航头街敌人人数肯定不少;东面敌人经龙游十里荒山、高家、云溪,已到衢江,背水一战很危险;最近是我军守金华的79师,闻已失利,敌人已向我67师进攻,若再失利则衢城难保。情况大家都很清楚,但是没有人敢说往哪个地点突围好。有人建议偷偷向姜家坞冲去,有人说往航埠走,我说这都是硬拼的办法,结果会怎么样呢……最后,我决定突围的路线,是由后碓的塘底头碓通过,经下余坞,上姜龙口江村,进入北山大岭背。这一条路均是丘陵地带,有山可以牵制和占领。由第七连抽调30人上刺刀走在前面,轻机枪紧随其后。若途中遇敌,步枪冲锋向前,轻机枪在后火力压制;若遇强敌,则重机枪6挺,小炮4门同时开火,其余各连视情况如何听令行动!原则是不要与敌大打,行军时我部的位置在轻机枪之后,而后是重机枪连、小炮排,六、八、九连的顺序走。经我的分析决定后,大家都表示同意无意见,按照这个计划完成了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