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毛瑜琼 文/摄 实习生 尚倩楠
“这款黄金手镯7月底还是998元/克,8月6日就涨到了1015元/克,今天又降到了1002元/克。这价格忽高忽低波动这么大,还是等等再买吧。”8月18日,在衢州市区上街的一家金店内,市民刘女士第三次打消了购买首饰的念头。
而在该专卖店对面的工商银行衢州分行里,95后小林在下单买入黄金ETF。“每月买一点,能对冲风险,门槛又低,比买黄金饰品划算多了。”他说。
这一冷一热的场景,是当下黄金市场分化态势的鲜活缩影。上半年,伦敦现货黄金价格劲涨24.31%,国内Au9999黄金也同步上涨24.50%。但就在上周,黄金价格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在金价持续震荡的浪潮中,黄金市场清晰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黄金饰品消费遇冷,黄金投资却热度攀升。
金店:观望氛围浓厚,消费需求疲软
8月18日上午,在衢州市区上街某黄金店内,一些顾客们在了解各种黄金饰品的价格。一位准备为女儿购置结婚“三金”的女士面露犹豫,她表示金价波动大,想等价格更实惠时再出手。
与此同时,黄金回收店的老板们也在关注价格走势,近期卖黄金的人不多,大家期待价格能进一步上涨。
连日来,黄金价格迎来大幅下跌。一位经营金店10多年的老板称,近期黄金价格如坐过山车,价格上涨时进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压缩,价格下跌又担心库存贬值,经营压力巨大。从事黄金加工的李师傅也表示,金价不稳定使得客户下单谨慎,加工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也更加小心,严格控制库存。
金价高企和波动,严重抑制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黄金饰品消费总量降至199.826吨,同比下降26%。
银行:投资理性升温,小额投资受宠
与金店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银行黄金投资市场则在冷静中暗藏活力。建设银行衢州分行个金部工作人员透露,近期金条价格在780元/克至790元/克,相比金店饰品每克便宜200多元,咨询量有所增加,不少投资者看好黄金的长期上涨空间。
市民何女士办理的“积存金”业务便是银行黄金投资的热门方式之一。她每月存黄金1克,已坚持3年多,共积攒了43克。这种小额积累的投资方式,因风险相对较低、灵活性高,受到许多普通投资者的青睐。此外,年轻群体更倾向于“数字黄金”,如黄金基金,10元就能起投,吸引了不少95后投资者。
据建设银行衢州分行数据,今年1月1日至7月31日,该行积存金的交易量达到3亿元。相关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黄金零售投资需求升至239吨,同比增长26%,创12年来上半年零售投资需求水平新高。这显示出银行黄金投资业务的良好发展态势。
业内人士:理性规划投资,避免盲目跟风
近期,记者采访的多位专业人士均认为,对于普通消费者手中的黄金首饰而言,其“变现价值”远不如专业投资者手中的金条、金币纯粹。金店回收要扣除加工费、损耗费,实际到手的金额往往比我们计算的“理论收益”低10%-20%。
一位银行理财经理表示,为短期差价匆匆抛售风险不小,“几年前400元/克时卖掉金戒指换了5000元,如今同款戒指金价已超1000元/克,再购成本远超当初收益。如果购买黄金产品是想进行投资,那么在购买时应考虑清楚回收成本,不要盲目追涨,要理性投资。”
有业内人士也提醒,投资者应先做“资产盘点”:区分日常佩戴、纯投资品与承载回忆的“传家宝”,对于纯粹用于投资的金条、金豆,在价格合适时变现无可厚非;但对于那些刻着岁月痕迹的首饰,不妨多一份耐心与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