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瑜 杜楠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论语·雍也》
这个暑假,衢州市图书馆人气持续高涨。据统计,日平均接待量超过6000人次,为平时流量的两倍以上。炎炎夏日,有这样一个既能吹空调又能静心阅读的公共空间,实为市民一份难得的“小确幸”。
这让笔者想起另外两则新闻:某地,因老人扎堆进快餐店蹭空调,商家不得不用喇叭驱赶;某地,一图书馆成了“放娃”的临时托儿所,影响馆内读书环境,不得不发出限制令。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人人可共享的资源,本无门槛可言,然而当这类资源供不应求,并衍生出社会问题时,就不得不反思公共服务的短板。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民之所需,乃公共服务之所向。盛夏,乘凉与带娃是两项最为热门的公众需求,充分发挥城市公共空间的服务功能,竭尽所能满足市民需求,体现了一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温度。“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当年子贡的自问自答,也是对当下城市工作的一种历史回响。
有感可及的公共服务在于点滴细节,而点滴细节的到位,最终形成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最优解。衢州市图书馆新增桌椅和自助冷饮设备,并引入“小小管理员”志愿者维护秩序;孔氏南宗家庙、杜立特行动纪念馆等谋划了一系列互动体验活动。这些公共空间真正成为市民消暑纳凉、寓教于乐、共享天伦的首选之地,让文化的清凉伴随整个炎炎夏日。公共服务从“基础供给”走向“精准响应”,诸如为解决户外劳动者“热饭难、休憩难”的37驿站正提升扩面、186个景区“有礼驿站”提供7项标准化服务等等,构建起衢州公共服务的良好生态。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人心往之,城必兴焉。”每一个公共服务的“小确幸”,都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美誉度的“金名片”,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