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红梅 通讯员 夏天胜
铁门开启的吱呀声在高墙内回响,20平方米的谈话室里常驻着一抹藏蓝身影。衢州市拘留所民警项爱军,用35年从警生涯诠释着监管民警的别样坚守,在铁窗内外刻写下法治与温情的双重注脚。她先后荣获市直优秀共产党员3次、优秀公务员12次、衢州市巾帼建功标兵1次、个人嘉奖4次。
从机关文员 到管教专家的十年淬炼
8月15日上午9点,在衢州市拘留所一间谈话室,项爱军与一名因债务纠纷被司法拘留人员谈心谈话。约一个小时后,谈话结束。
“每天下午5点到次日凌晨,是办案单位送拘的高峰期。有时候一次送十几个人,民警们彻夜忙碌,不停地填表格、检查文书、检查身体……”项爱军说。
1970年出生的项爱军是一名管教民警,管理女性被拘留人员,安排她们的生活、学习、教育、文体等活动,关注她们的思想、生活、家庭情况等,为她们化解矛盾、解决困难,并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教育。
21岁那年,项爱军从原浙江公安专科学校毕业后进入衢州市公安系统工作。此后,她相继在市局办公室、经文保支队、治安支队、法制支队从事办公室综合协调、文书处理、后勤安全保障等相关工作。
2014年1月,项爱军迎来职业生涯转折——从市公安局法制支队调任市拘留所。“收拘登记来不得半点马虎,谈话教育要直击心灵。”她不仅需要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还要完成从机关民警到监管民警的角色转变。她不等不靠,主动向同事请教,一有时间就潜心研读有关矛盾化解纠纷、心理学等书籍。当年,市拘留所成立女子管教大队,她担任大队长。
24小时“黄金期”
唤醒向善基因
监管民警被称为最喜欢数字“零”的警察。零脱逃、零病亡、零事故,数字“零”像黑夜中灯塔的光辉,照耀着他们坚守的方向。他们每日的工作就是与形形色色的被拘留人员打交道,看似没有抓捕犯罪分子的惊险,也没有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但却经历着不平凡的每一天。
去年3月,50岁的李某被送进拘留所。入所后,她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流。项爱军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到李某丈夫做工程向银行贷款20万元,因投资失败无力偿还贷款,担保方到法院起诉,李某连带被拘留,需联系上远赴外地打工的丈夫商量偿还方式。
项爱军耐心安抚李某,安排她与丈夫打电话联系,并与法院法官联系做原告思想工作。通过多次心理疏导和法制教育,李某情绪较之前稳定。最后,在项爱军的协调下,各方达成还款协议。出所时,李某含泪向项爱军致谢,说她帮助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燃希望。
“入所最初的24小时,是唤醒法律敬畏的‘黄金期’。”这项被称为“黄金救援”的机制,源自项爱军的实践经验。95%初入所人员会在24小时内产生强烈悔意。她总结“望闻问切”工作法,详细了解被拘留人员的案情、家庭背景、身体健康等情况,确保第一时间掌握,推行爱心感化、人性关怀举措。她还采用“谈话教育+心理疏导”“人性化管理+关爱帮教”等个性化教育课程,让她们在最短时间内卸下心理防备。
去年10月,19岁的江某因伙同他人实施网络犯罪被行政拘留。入所体检时她被查出肺部感染,江某恐慌不已。项爱军鼓励她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要有心理负担。服药几天后,江某的病情有所好转。随后,项爱军及时针对江某的违法行为开展相关法律知识教育,江某被感化。出所时,曾经的叛逆少女递交了悔过书。
“我们多想一分,多做一点,把矛盾纠纷、心理情绪化解在拘室,不让风险隐患流入社会,社会就会多一分平安。”项爱军的话,道出了监管民警工作的真谛。
在铁窗内外
架起文明之桥
小拘室连着大社会、小转化连着大稳定,铁窗之内更需温情。项爱军一直秉持对每一名被拘留人“不抛弃、不放弃、不歧视”的原则。她用法律的刚性与人的柔性书写着特殊的教育篇章,让她们重拾生活信心。
去年,23岁的赵某与某男子网恋后,两人发生情感纠纷,赵某情绪失控,威胁男子人身安全被拘留。入所后,赵某觉得自己付出了真心却换不来真情,内心充满愤怒和不甘,整天沉默寡言,对未来失去信心。
关键时刻,项爱军和赵某谈心谈话,并适时开导她。在项爱军的引导下,赵某意识到自己过于冲动和盲目,不仅伤害了自己,还触犯了法律。解除拘留时,赵某在调解记录本上写道:“真诚感谢项爱军警官对我的鼓励、关怀,让我懂得法律的威严,也让我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字里行间,写出她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
今年6月,全市人民法院组织开展“有礼执剑,全域攻坚”专项集中执行行动,多名因民间借贷纠纷后资金链断裂,且拒不履行法院裁决的被拘留人入所,其中不少人扬言“出去再也不还钱”。项爱军得知后,多次与同事一起与她们谈话沟通,深入了解她们的想法和面临的困难,最终,几名被拘留人及时还清欠款,提前解除拘留。
把隐患消除在萌芽,让矛盾止步于铁门,这是市拘留所构建从拘室到社会的破局之道。“80%的纠纷在拘室就能化解。”近三年,项爱军累计开展谈话教育3000余次,普法教育200余次,化解劳资、婚恋等纠纷500余起,其中涉外案件处置满意率达100%。
转化矫正率85%、矛盾化解率93.5%、社会满意率95%,再违法率下降46%。这些数字不是冰冷的统计,而是管教民警们用日夜坚守写下的温情答卷。
当问及退休前心愿,项爱军说:“希望每个从拘室走出去的人,都能成为法治文明的传播者。”
在这场“向善雕刻”的接力中,每道铁门的开启与关闭,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信念:惩罚不是目的,让每个灵魂都有向善的可能,才是法治文明最深沉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