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日报

我市多家银行竞速备战消费贷新政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04版:金融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毛瑜琼

  8月12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在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将享受1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单笔最高可省3000元利息,覆盖汽车、装修、教育等七大民生消费领域。政策发布后,记者从我市多家银行了解到,他们目前正在制定落地细则,准备于9月1日与全国同步实施。

  消费贷“国补”政策

  9月1日实施

  根据《实施方案》,在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通过贷款经办机构获得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且经办机构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识别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这意味着,政策实施的一年间,消费者的合理消费贷款将获得直接的利息补贴支持。

  此次贴息政策覆盖范围清晰,既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也涵盖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且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贴息额度设置了明确上限: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按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多笔叠加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1000元贴息(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消费则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多笔叠加后,叠加小额消费贴息,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3000元贴息(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这一设置既保障了政策的普惠性,又引导消费资金流向重点领域。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政策聚焦汽车、绿色智能家电、家装家居、教育培训、文旅休闲等民生场景,针对性更强,能更精准地撬动消费需求。“政策直接对接居民真实消费痛点,比如换车、装修、孩子教育等,这些都是家庭的刚性支出,贴息能有效降低消费门槛。”我市一位消费金融领域的专家说。

  政策红利让不少市民调整了消费计划。“我一直想买辆新能源汽车,算算价格总觉得有点压力,现在有了贴息,一年能省几千元利息,9月份政策一实施就去办贷款。”市民徐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各大银行消费贷年利率普遍在3%左右,叠加1个百分点的贴息后,实际利率可降至2%左右,这一水平在近年消费贷市场中颇具竞争力。

  贴息虽好但要理性借贷

  根据《实施方案》,此次贷款经办机构范围广泛,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同时,方案鼓励地方财政部门结合实际,对其他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给予贴息支持,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让更多消费者享受红利。

  8月15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银行时发现,多数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本地分支机构已接到总部通知,正在研究落地细则。“8月12日晚间,总行就下发了‘推进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工作’的公告,大方向完全遵循国家政策,目前具体操作流程、申请材料等细则还在制定中,很快会向社会公布。”我市一家国有银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透露,银行已成立专项小组,确保9月1日政策实施时能无缝对接消费者需求。

  政策对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已初现端倪。记者走访时了解到,《实施方案》发布后,我市多家家电卖场、汽车4S店的咨询量较此前增长近三成。“这是典型的政策引导效应,通过降低信贷成本,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意消费,进而带动产业链复苏,形成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

  不过,在消费热情升温的同时,也有市民表达了顾虑。“借钱消费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市民刘阿姨说。

  对此,我市一家国有银行个金部的负责人提醒,此次贴息政策的核心是“鼓励合理消费”,而非“刺激过度借贷”。“贴息是‘省利息’,不是‘免单’,消费者必须清楚,贷款最终需要偿还,利息补贴只是降低成本,并非无须支付。”他说,消费者借贷前应充分评估自身的还款能力,优先满足刚性需求,避免为“薅羊毛”而超出消费能力负债,“比如本不需要换手机,为了享受小额贴息而贷款购买,反而会增加经济负担。”

  “我们会加强对消费用途的审核,引导客户合理规划资金,确保每一分贴息都用在刀刃上。”上述人士表示,银行将通过完善贷前咨询、贷中监控等流程,助力消费者“用好政策、守好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