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吴婧涵 通讯员 王霞君 俞奕 沈阳) 8月19日,在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中试平台,一片繁忙景象。在这里,二维材料吨级粉体中试产线已完成搭建,正进行最后阶段的过渡性试验。这个项目由“衢创投”基金全程孵化,预计年内完成中试。
今年以来,衢州深入贯彻省委关于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聚焦市委“10+2”重点工作及创新衢州建设目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新路径。
今年上半年,衢州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持续迭代大科创政策体系,投入15.08亿元科技创新资金,同比增长27%,远超省里15%的要求。同时,依托“衢创投”基金,探索投贷联动模式,配套推出“衢创担”“衢创保”专项服务方案,为创新项目提供精准金融支持。在项目招引方面,衢州大力推行科技、平台、基金招商新模式,1月至6月共招引科创项目65个,总投资631.3亿元,其中百亿项目2个。先导微电子、全意科技等一批标杆科技企业已陆续建成投产,为产业生态注入强劲动能。
“下半年,我们将深化与G60科创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浙中科创走廊的协作,全方位融入区域创新格局。”市科技局合作处负责人张利东表示,“我们还将加强与四省边际城市的对接,在联合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谋求更深层次合作。”此外,衢州将探索“先项目落地、后建研究院”模式,优先引进研究团队成熟、产业化前景明确的优质项目,再反哺建设实体研究院,实现产业培育良性循环。
围绕主体培育,衢州在“下半场”将采取多项行动激活新质生产力。一方面,支持龙头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发布“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加大企业研发机构培育建设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全面培育建设研发机构。另一方面,以“南孔精英”项目为依托,强化科技招商联动,充分发挥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优势,吸引更多高能级产业化项目落地。同时,加大财政投入,整合分散资金,形成高效资金池。全年力争新增创新联合体10家、高新技术企业1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0家以上,新引进人才科创项目50个以上。
在延续“选对人、给足钱、不干涉”的科创平台管理模式基础上,衢州进一步强化创新内核。市科技局平台处处长张玉良表示:“我们正对接即将入驻衢州的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团队,根据需求定制科研配套,打造优质科研环境。”同时,衢州复旦研究院加速推进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孵化基地建设,高效承接复旦大学资源;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引领本地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化产学研用融合。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衢州将以深化科技及体制“双创新”改革凝聚合力,做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文章,全力冲刺跻身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前55名的年度目标,并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国家级中试验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