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晨璐
从小区出门朝北走上一段,路过一小片竹林。竹子傍着仿古的凉亭,沿着连廊一直生长至泥土与石板路的交界处。竹子枝条纤细柔软,枝干修长挺立。即便在若有若无的风中,竹叶也会微微颤动,发出细碎的清响,让人的心神缓缓安定下来。我时常与父母散步至此,在连廊的竹椅上稍作休息,看着竹子在和风中舒展身姿。
清瘦高洁的修竹,总让我想起如同这竹子一般清瘦的祖父,一位年过九十的农村退休教师。他当过几年兵,退伍后一直在村里的学校教书。时至今日,许多与他同辈的老人,也总是称他一声“方老师”。那时,教师工资不高,祖父祖母要抚养四个孩子,日子不免有些拮据。除了教书,祖父和同为教师的祖母要抽出时间去忙农活。祖父上得了讲台,也挑得起重担,粗糙的茧痕布满指腹,那双手拿得了粉笔,也握得住镰刀。
祖父在空闲时偶尔会诵读诗句,也常常给我讲述那些沉寂在旧时光里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与他的教书生涯相关。他不止一次提起这样一件事:他新接的班里有一个特别顽皮但很聪明的男孩,可惜被家长溺爱坏了。男孩经常逃课,此前家长多次被请到学校里来。这是一对老实巴交的农民,拎着一壶菜油和一只老母鸡,见了祖父,满脸愧色,不好意思地说:“方老师,我们没文化,教不了孩子,给您添麻烦了。他不听话,您打就是,拜托您了。”说着就要把手里的东西放下。在门口反复推辞拉扯几回,那对夫妻只好提着东西回去了。“我和他们说不需要这样做,对学生我一视同仁。老师总不能收学生的东西吧!”祖父说到此处,不由得提高嗓门。我总是点头附和,一旁的姑姑也点头认同。祖母则会在一旁笑道:“你这个老头子,又开始了!”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姑姑,也选择在家乡当一名农村初中教师,她的一言一行尽显祖父的风范。
得知我被浙江师范大学录取后,祖父很欣喜:“你瞧!你的奶奶和姑姑,还有妈妈都是教师,我也是教师。将来你也会成为一名教师,多好啊!以后我们家就是三代教师的家庭了!”他和祖母在电话中,总是反复叮嘱我要认真学习,端正品行,以后做一位优秀的教师。
由竹林出发再走数百米,便到了赵抃祠。前些天,我和祖父一同散步路过这里,他提出进去参观一番,率先跨入祠中。
赵抃祠内,幽静清冷之中夹杂着淡淡的草木清香,恰似修竹的气息。一一走过祠中各个角落,清献公高洁正直的琴鹤清风,缓缓渗进我心中。鹤栖案边琴,竹本性孤洁。他一生如竹,端正高洁,颜色不改。
迈出赵抃祠,方才沉默的祖父开口道:“不论在哪个时代,清廉正直都是我们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啊。君子似竹清如许,你之后的路还很长,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心,摆正自己的影子。”我如当初那般点了点头。往后的日子很长,我不过如刚破土的幼竹,初次沐浴于和风暖阳下。
从此静窗闻细韵,竹影常伴读书人。如今,我即将站上三尺讲台,我应该也能成长为一棵修竹。君子似竹,其清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