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尹婵萱
专题片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辆绿色“音乐小卡”在衢州乡间驰骋,给乡村带去音乐、文化、艺术。
8月14日,记者在江山婺剧研究院看到,刚刚完成一趟下乡的“音乐小卡”正缓缓驶进停车场。“去年,江山市策划‘趣乡村’系列活动,我突然有了‘音乐小卡’这个有趣的点子。”江山婺剧研究院院长、工会主席郑华敢对记者说,“我们江山的很多乡村都在山里,交通不便,要让村民到城里看一场演出、参与一场文化活动,或是把剧院演出和文化活动原汁原味搬到乡村里,都是难度很大的事。如果把一辆轻便的小卡车改造成一个简单的小舞台,就灵活机动多了。”
于是,一辆由普通载货小卡车改造而成的“音乐小卡”就诞生了。每周,它都会载着满满的装备,从城市开往江山的各个乡村。一开始,“音乐小卡”以“抢歌歌”活动为主,在江山方言里,“抢歌歌”即唱歌,群众可以通过“抢麦”方式上台展示才艺。后来,“音乐小卡”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内容:有婺剧研究院演员带去的歌舞、折子戏等文化节目,有村民自告奋勇的村歌、民俗、非遗表演,有8090后新时代宣讲,甚至还加入了助农拍卖……“‘小卡’团队大概有二十个人,包括灯光师、音响师、主持人、演员等,大家轮流当司机。”舞美负责人童春辉告诉记者,“跟着‘小卡’上山下乡真的很有意思,我们有时一天会跑3个村子,早上四五点就出发。去年一共跑了70多趟,把江山的每个村子都跑了一遍,所到之处可受欢迎了,大家都很喜欢这辆快乐的‘小卡’。”
在郑华敢看来,“音乐小卡”除了灵活机动的特性,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拉近了人民群众与文化的距离,提升了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参与热情。
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就曾深刻指出:我们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实现好人民群众文化权利。
郑华敢说:“音乐小卡”改变了“文化下乡”的形式,把“送文化”改成了“种文化”。它就是一辆加满燃料的播种机,把文化的种子播撒进衢州的乡村土壤中,让文化种子在广阔的基层沃土中开花结果,彰显出文化扎根人民、服务人民、赋能人民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