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网络直播深受许多网友喜爱,然而近年来,一些主播为了博取流量和利益,打着“户外竞技”的旗号,公然直播猎鸟、传授“猎杀技巧”等内容,传递不良导向。(8月6日新华社)
■热评:直播猎鸟图啥,谁在为此买单?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从卖方(主播及商家)来看,“吸睛为了吸金”,牟利是最终目的。从亲身上演“猎杀时刻”到线上线下开展“偷猎教学”,从打“擦边球”售卖狩猎工具到利用网络平台贩卖被猎杀的猎物,这套操作简直算盘打得太响,难看的吃相暴露无遗。从买方(粉丝及顾客)来看,有的暴露出无知,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所知寥寥,对直播猎鸟见怪不怪,认为打鸟“只是兴趣爱好,没什么大事”。有的是低俗趣味作祟,即便知道存在道德和法律风险,仍逃不脱一己私欲,乃至成了狩猎链条上的一环。
直播猎鸟之恶,不仅笼罩在直播间,还会向现实蔓延。比如,示范效应。肆意猎杀动物,传播不良价值观,可能吸引一些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跟风模仿。又如,恶性循环。因为平台算法,此类内容被精准推送给具有潜在兴趣的用户,为可能的违法犯罪行为埋下隐患。而这门生意经若是“收益”诱人,又可能吸引更多人加入直播猎鸟队伍。但流量也好,生意也罢,绝不能以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代价。
直播间不是法外之地,遮羞布也遮不住丑恶。从媒体曝光来看,直播猎鸟已非个例,不少涉事者躲不过舆论谴责,更逃不过监管之拳、法网恢恢。为了遏制多发势头,公安部近期组织开展专项行动,明确要求将互联网交易平台作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对危害国家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活动重拳出击、露头就打。期待执法行动、平台监管、媒体曝光、环保宣传、网民自律等一起给力,也能一打一个准,将缺乏生命敬畏的直播打鸟清出网络直播间,将践踏红线的不法分子捕入法律这张“大网”。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