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在做公益,
而是在做‘人’!”
日期:10-08
“以前总觉得自己是个‘犯过错误的人’,别人看我都是躲着走。现在在捷达物业的‘阳光家园’,我学了养老护理,找到了工作,感觉自己又回到了正常人的生活。”刚结束社区矫正的李强(化名)笑着说道。据悉,在浙江捷达物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阳光家园”公益平台上,像李强这样重获新生的人已超过2600名。
自1996年成立以来,这家物业企业从一家小公司发展成为全国工人先锋号、浙江省模范集体。但捷达物业不只做物业,更把责任、奉献的初心融入日常,用实际行动让企业温暖社会。
从“标签”到“新人生”:社区矫正的暖心故事
在“阳光家园”的培训教室里,志愿者小张正耐心地教社区矫正对象如何给老人做护理。“以前觉得矫正对象都是‘坏人’,现在才知道他们只是需要帮助。”小张说。
“阳光家园”的秘诀很简单:不给他们贴标签,帮他们重新开始。每周,“阳光家园”都会组织公益活动,让矫正对象和普通居民一起打扫社区、种花、做手工。“一开始他们都不敢说话,现在能主动帮邻居修自行车了。”社区工作人员小王说。
在“阳光家园”,矫正对象可以免费学习家政、养老护理等技能。“我学了养老护理,现在在社区养老院工作,每月能挣3000多元。”矫正对象陈姐说,“以前连饭都吃不饱,现在能养活自己了。”
通过志愿服务去标签化,捷达“阳光家园”公益平台已累计开展公益活动320场,实行技能培训专业化,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7类课程。在“阳光家园”,每个矫正对象都有自己的“帮扶档案”,实现解矫帮扶精准化,建立“一人一档”矫正跟踪体系。6年多来,“阳光家园”帮2600多名矫正对象重新融入社会,帮教率100%,没人再犯错。
从“孤寡”到“温暖”:社区里的暖心小故事
“阳光家园”不仅帮矫正对象,还把温暖送到社区每个角落。“我们有个‘党员先锋爱心小队’,定期会去探望孤寡老人,帮他们采买一些生活用品,顺便聊天解闷。”捷达物业的志愿者小李说,“前不久,我们还给老人们办了集体生日会,大家一起吃蛋糕、唱生日歌,老人们开心得像个孩子。”
对于困难家庭,“阳光家园”也送去了特别的温暖。“去年冬天,我妈妈生病住院,物业的志愿者帮我照顾奶奶,还送来了米面油。”社区居民小张说。更暖心的是,“阳光家园”还为困难家庭提供就业机会。“物业帮我找了个保洁的工作,现在每月能挣2000多元。”小张说。
在社区活动中心,残疾人小刘正在和志愿者一起做手工。“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废人’,现在能和大家一起做手工,感觉自己也有用。”小刘开心地说。“这些活动不是为了做样子,是真心想帮大家。”捷达物业的工会负责人表示,“看着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我们都开心。”
如今,“阳光家园”已成为社区里最温暖的角落。它不只帮了人,也让更多人感受到在这个城市每个人都值得被温暖对待。“阳光家园”的志愿者们常说:“我们不是在做公益,而是在做‘人’!”这句话道出了捷达物业30年来最朴素的追求——用文明润企,用温暖润心。在宁波,这家企业也正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企业可以很强大,但更应该很温暖。
记者 施文
通讯员 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