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宁波晚报

舌尖上的沙蟹

日期:08-31
字号:
版面:第A6版:三江月       上一篇    下一篇

沙蟹炒韭菜(资料图片)

沙蟹,一种生活在海涂上的小蟹。其名由来,大概有两大因素:一是蟹的颜色如沙子;二是蟹的数量多如沙子。沙蟹背壳略呈长方形,脚扁小有毛,常用第二、三两对脚爬行,行动极为敏捷。沙蟹眼柄长,身在洞中也能窥视到洞外的情况,平时喜食小鱼小虾,但一有风吹草动,立马躲入洞中。

捕捉沙蟹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强攻”,二为“智取”。所谓“强攻”,就是直接用手捉,我们称之为“扽沙蟹”,“扽”是咱宁波话,就是“掏”的意思,这种方法比较原始。沙蟹洞穴一般呈螺旋形,春浅秋深,浅的近尺,深的尺余,洞口还会形成沙塔,犹如小城堡。

哗哗的潮水退后,沙蟹便出洞觅食,洞口留有足迹。受惊后,沙蟹会躲到洞的最深处,想当年我们把整条手臂扽入洞中,脸贴在海涂上,也难探到洞底,好不容易生拉硬拽,把沙蟹抓出来,多半也是缺胳膊断腿,已经奄奄一息了。有人带上小锄头,先挖开沙蟹洞口,再用手扽,那就事半功倍。不过,被湿的海泥粘住锄头,就难于发挥作用了。

“智取”的方法是“起沙蟹”,“起”是行话,即“弶”之意。用一张长约七米、宽约四米的网,网线细,网眼大,网尾拴长绳。在退潮后,把网平铺在沙蟹洞多的地方。人躲在别处,过会儿,远看沙蟹已出洞觅食,人就趴在海涂上,匍匐前进,用手抓住网绳,猛地用力一拉。那沙蟹被拉的晕头转向,分不清哪里有自己的洞穴,腿脚也被捆缠在网眼中,一时难于爬动。你就得迅速起身,把缠在网眼中的沙蟹一一抓起放入桶中。这套动作得一气呵成,如待沙蟹恢复清醒神志,四处爬散,就难于捕捉了。

“起沙蟹”的关键在于海涂的干湿程度要适宜,太干了沙蟹会躲在潮湿洞穴中不肯出来。太湿了,网铺在海涂上,粘满许多海泥,增加重量,人也不便匍匐在泥泞的海涂上。

沙蟹是我们宁波人的家常菜,有腌制和新鲜炒制两种做法。以雌的为上品,用盐一腌,加点老酒,做成腌沙蟹,或用小捣臼搡成蟹酱,吃起来都相当下饭。还有一种,即在热油锅上倒入新鲜沙蟹,加酱油、老酒、生姜翻炒,起锅前放一撮葱,那样子就很开胃。沙蟹虽没多少肉,但你可以挖去蟹肚脐,揭开蟹盖头,对半拗开,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只听牙齿嚼沙蟹的“沙沙”声,那是越嚼越鲜,鲜得那嚼碎的蟹壳都能吞咽下去,享受舌尖上的美味。如果碰到有蟹籽的,舌尖柔柔的,口感更好。只是这种炒沙蟹很难烧,沙蟹碰到火热的油,便纷纷“壮士断臂”,卸下了腿脚,上桌时,只见满盆都是蟹腿脚。有一次,在饭店吃到一盆“沙蟹炒韭菜”,沙蟹清一色全是雌的,且全都挖去了蟹肚脐,保持整蟹状态,卖相很好。不知是否因为挖去了蟹肚脐,蟹入锅时处于昏迷状态,就不会卸腿脚了?

宁波有句老话叫“早稻发蓬,沙蟹满桶”。意为沙蟹在早稻分蘖期最盛最肥。沙蟹价廉物美,过去只几分钱一斤,现身价提高了,但与其他蟹类相比,还是比较便宜的。虽说沙蟹并不是什么美肴,也登不上大雅之堂,但三两老友,宅家小聚,老酒咪咪,沙蟹嚼嚼,大道讲讲,还是蛮有味道的。据说今年因为天气太热,菜市场上难觅沙蟹,不知是否属实?真是这样的话,享受沙蟹这道美食,就要等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