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宁波晚报

为烈士复原影像

日期:08-31
字号:
版面:第A1版:宁波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陈纪先烈士画像。

张钟(右)将陈纪先烈士的画像交到陈其安(左)手中。

夏日蝉鸣声中,一幅跨越生死的画像,悄然翻开89岁陈其安老人尘封了81年的记忆。

近日,在余姚市朗霞街道朗霞村颐天园养老服务中心,志愿者画家张钟将精心绘制的陈纪先(陈其安哥哥)烈士的彩色画像,郑重交到陈其安手中。

画像缓缓展开,时光仿佛倒流,画中21岁的青年目光炯炯,正是陈其安8岁时记忆中兄长的模样。

“像,真像……哥哥啊,我终于又‘见’到你了……”陈其安的指尖轻抚画像,泪水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滑落。他喃喃低语着,目光久久凝视画中人身着戎装的挺拔身影,笑容与泪光交织。

时间回溯至1943年寒冬,浙东抗日根据地余上自卫大队第二中队在夏王宅村与日伪军发生遭遇战。为掩护主力撤退,21岁的陈纪先与14名战友血战至最后一刻,青春永远定格在那场惨烈的战斗中。由于历史条件所限,烈士未曾留下照片,家庭地址亦一度缺失,唯余一座“抗日英烈十五同志墓”静立山间。

“他耳朵大,眼睛细长,理着大分头……”虽已年至耄耋,但陈其安对哥哥的容貌记忆却异常清晰。正是这些珍贵描述,成为画家张钟创作的主要依据。

“创作烈士画像的每个细节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张钟为此耗时10余日,他坦言,创作之难在于跨越年龄鸿沟,“要通过弟弟89岁的面容反推21岁哥哥的样貌,这是基因遗传与艺术再现的双重挑战。”

作为余姚四明红心志愿服务队成员,张钟还为童遵孝、朱敬之等烈士复原影像,让英雄们从史册名录中跃然而出,有了鲜活的面容。

80余年时光流转,守护从未间断。当地民兵与志愿者持续寻访核实,15位烈士中,已有12人的身份得到确认。

“用画笔让烈士‘回家’,与亲人‘重逢’,是我莫大的荣幸。”张钟说。

而陈其安老人轻抚画像的泪眼婆娑,不停呢喃着的“感谢”,则是对这场跨越世纪“重逢”的最好注脚。此刻,兄弟二人以特殊方式再度并肩,一个仍是“青春正好”,一个已是白发苍苍,却共同诠释着永不褪色的家国情怀。

记者 张晓曦 通讯员 王惠慧 徐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