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弹”:一位老弹花匠从业的最后篇章
日期:03-05
在棉胎上铺上网状包纱。(2018年6月1日)
扫描二维码可欣赏全文
在家安度晚年的郑惠明夫妇与心爱的磨盘合影留念。(2023年3月25日)
当顾客上门时,郑惠明总是笑脸相迎,服务周到。所以,他的人缘不错。(2018年8月21日)
按顾客要求用红线拼出“囍”被的图案和文字,其功力不可小觑。(2018年9月11日)
郑惠明实在难以守住弹花店的生意,当最后一卷弹花用的包纱即将用尽时,郑惠明摘下了店外悬挂多年的招牌,他决定不干本行了。(2021年11月22日)
浙江宁波东钱湖殷湾村老巷,一间旧屋曾不断传出弹棉花的阵阵响声,如同古老的歌谣,好似流淌的湖水,编织着岁月变迁的经纬。
年已奔七的弹花匠郑惠明,是这家弹花小店40多年的主人,也是东钱湖边最后一位本土弹花人。
从1972年背起沉甸甸的弹棉弓开始,他的命运便与棉胎交织了近半个世纪,让棉绒刻入了皱纹,弹具挫糙了双手,换来的是无数床温暖寒夜的棉被,并使自己尝到了汗水换来的果实。
当时代的浪潮漫过这间老店,工业发展带来的机制被席卷市场,老年人不断离去,年轻人不愿从事“又脏又累”的传统行业,也因自己常年弯腰劳作落下的伤病,郑惠明终于卸下了沉重而心爱的弹花弓。
从2017年起,我多次挤入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弹花小店,用零距离介入的方式,拍摄了郑惠明弹花的每一道工序,展现了他从业生涯的最后篇章,希望唤起人们对传统技艺的关注与珍视,让大家了解并尊重郑惠明这样的匠人,感受他们特有的温暖与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