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凤姐”吴凤琴:热心公益 书写不凡

日期:10-01
字号:
版面:第a0004版:爱潮城·人物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万姗  通讯员 陈沁怡

在海宁中国皮革城,汹涌的人潮与澎湃的时尚潮之间,无数个体与这座“皮革王国”一同生长。吴凤琴,这位荣昌辅料商行的店主,正是这万千商户中一个温暖而坚韧的缩影——她的人生轨迹,与皮革城的发展血脉相连,映照出一代创业者的坚守与深情。

每天工作超15小时

“门外汉”闯出一片天

1998年8月5日,下岗两年多的吴凤琴领取了海宁皮革城海洲荣昌辅料商行的营业执照,就像一叶小舟驶向未知的商海。彼时,海宁中国皮革城正焕发勃勃生机,而她,只是一个初入行的“门外汉”。

不懂进货,她就一家家拜访加工户,虚心请教服装工艺与辅料知识;不会选品,她一次次奔赴义乌、杭州、广州,在琳琅满目的批发市场中甄别优劣。创业头五年,她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

“有时候人在路上,顾客就不停地催,真的分身乏术。”吴凤琴说,多少次夜深人静,她想要放弃,却总在黎明来临时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

勤劳是她最朴素的信仰,诚信是她最坚实的基石。“我有一个宗旨,如果在我这里买得贵了,买得质量不好,随时可以来退。”吴凤琴凭借诚信经营和过硬质量,渐渐积累起一批忠实客户。因此,即便2005年后皮革城专门开设了辅料市场,辅料店竞争日益激烈,她的客源依然稳定如初——那些闪光的品质,早已成为她最好的招牌。

做个体户的“娘家人”

和大家一起走得更远

吴凤琴亲眼见证了一条街扩展成一座城,一个摊位发展成全球闻名的产业地标。而她也从那个“不懂进货、不会卖货”的下岗女工,成长为精通业务、受人尊敬的“凤姐”。

吴凤琴是皮革城个体劳动者协会委员。“我们都是个体户,个私协就像是我们的‘娘家’,身后的依靠。”这正是众多会员的心声,也是吴凤琴工作的真实写照。

她不仅细心收集大家的困难与建议,通过协会向有关部门反映,竭力为个体户争取权益,还主动为大家拉生意、聚人气。

互联网时代,不会直播带货、不懂线上引流的传统店铺客流明显减少,不少商户守着好货却等不来顾客,眼睁睁看着生意下滑,个个心急如焚。

吴凤琴敏锐地察觉到大家的焦虑后,站了出来,一边向个体劳动者协会反映情况,一边组织商户集体“走出去”找方法、开眼界。每一次“走出去”,大家不仅学到了“生意经”,更打开了新思路,真正实现了“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热心公益默默奉献

在平凡中书写不凡

吴凤琴一直热心公益。她坚持十多年如一日资助困难学生,累计捐款5万余元;担任“爱心妈妈”传递温暖;走进养老服务中心看望老人。在经营中,她屡次捡到顾客遗失的钱包、手机、毛领等物品,总是第一时间想方设法归还失主……有一次,一名顾客来皮革城进货,商谈许久后,钱包不小心落在店里,内有6000元现金。吴凤琴看到后,立刻联系该客户,把钱包完整奉还。这些善举虽小,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赢得了广泛的信任与赞誉。

吴凤琴的故事,是海宁中国皮革城几十年发展的一个侧影,也是一代商户共同经历的缩影。她让我们看到:时代的浪潮或许汹涌,但无数个像她这样的普通人,正是凭借一份坚守、一片诚信、一种信念,在风雨中站稳脚跟,在发展中实现价值,在奉献中书写不凡。

吴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