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金庸》纪录片走进金庸母校袁花小学
日期:09-30
■通讯员 刘鸣心 余伟业
本报讯 近日,由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与海宁市人民政府联合出品的人文纪录片《大侠金庸》,走进金庸先生少年求学的小学——袁花镇中心小学。五百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观看纪录片第一集《书剑少年》,在光影里重温这位武侠文学巨匠的少年求学岁月,感受其背后的精神力量。
“此部人文纪录片耗时三年精心打造,金庸先生一生向学、永不言弃的品质,是青少年成长的宝贵养分。”纪录片总导演、总撰稿段欣介绍,今年是金庸武侠小说创作七十周年,为讲好金庸故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青年刻苦求学的热情和为国为民的侠义精神,同时结合地方名人文化宣传地方文旅,纪录片《大侠金庸》开展了“重走金庸求学路”“大侠金庸进高校”和“共读经典、致敬金庸”系列巡映活动。
“重走金庸求学路”巡映推广活动首站选定袁花镇中心小学,既因这里是金庸的母校,也因该校师生曾参与纪录片情景再现拍摄,“希望通过少年金庸乱世求学的故事,让孩子们读懂坚持与感恩的意义!”段欣表示。
“这是最鲜活的校本教材。”袁花镇中心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沈群亚表示,学校有150余年办学历史,正推进名人文化特色项目建设,不仅开设金庸文学研究院,还开发了相关课程,此前更是通过读书节、金庸剧展演等活动让“侠”文化贴近学生,“纪录片让大侠从书本走进现实,能在孩子心里播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种子”。
纪录片第一集《书剑少年》生动再现了金庸先生在战火中艰难求学的少年时光。“看完这部纪录片,突然觉得金庸先生就像在我们身边。”该校教师王凯表示,作为教育者,他将从金庸的求学经历中汲取力量,引导学生以先辈为榜样,未来为国家贡献力量。
参演纪录片报童角色的学生马文杰,回忆起拍摄经历仍很激动:“参加演出时,导演精益求精,现在看到我在纪录片里人物很形象,特别开心,感觉当时的付出非常值得。能参加纪录片拍摄,我特别荣幸。”
观影结束后,段欣还与学生进行了观映分享会。她以“金庸是怎样练成的”为主题,聚焦少年金庸的求学经历与精神品质。通过探讨其终身学习的动力、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及仗义担当、乐观感恩的人格魅力,展现分享了一代文豪的成长轨迹与精神传承。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重走金庸求学路”巡映的开端,后续还将走进嘉兴一中、杭州高级中学、衢州一中等金庸先生曾就读的学校;同时,“大侠金庸进高校”“共读经典、致敬金庸”系列活动将联动全国多所高校及嘉兴、上海、重庆等地图书馆,10月底11月初还将开展“在香港读金庸”等活动,持续传递金庸文化与侠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