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就吃了两粒常规药片 七旬大伯险些丧命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第a0007版:潮城·乐活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贺洁靓  通讯员 孙亚红

“就吃了两粒常规药片,怎么突然就喘不上气了?”想起前阵子的惊险经历,俞大伯的家人仍心有余悸。70多岁的俞大伯因流感叠加股骨颈骨折住院,本已好转的病情突然急转直下,血氧饱和度骤降至70%,险些丧命。最终,海宁市人民医院医生通过支气管镜发现,罪魁祸首竟是两粒误入气管的药片。

俞大伯本身患有高血压、脑梗塞、深静脉血栓等多种慢性病。此次住院治疗后,他的病情趋于稳定。然而入院第四天,俞大伯突然胸闷气促,即使戴着面罩吸氧,血氧饱和度也仅能维持在70%,随时可能出现呼吸骤停。医护人员立即将他转入呼吸重症监护室,启动高流量氧疗等急救措施,并紧急排查病因。

肺栓塞、心功能不全、气胸、白肺……常见的可能导致严重低氧的疾病都被一一排除,俞大伯的呼吸窘迫症状始终没有缓解。此时医生想到,气管痰液堵塞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虽然俞大伯身体虚弱,支气管镜检查风险较高,但为了找到病因,医护团队还是决定冒险一试。

支气管镜下的画面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俞大伯左肺下叶气管被两粒白色药片死死堵住,药片下方还淤积着大量痰液。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他呼吸功能衰竭。医护人员立即在气管镜下操作,用圈套技术将两粒药片完整取出,并吸净了淤积的痰液。手术结束后,俞大伯的血氧饱和度瞬间回升,胸闷、气急等症状明显缓解,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吃药时挺顺利的,也没呛咳,怎么药片会跑到气管里?”俞大伯和家人满是疑惑。对此,医生解释,老年人吞咽功能会随年龄增长而衰退,咽喉感知也会变迟钝,容易发生“沉默误吸”——即误吸时没有剧烈咳嗽等典型表现,难以被及时发现。一旦药片、食物等异物堵塞气道,可能引发窒息,长期滞留还会滋生细菌,导致反复肺炎甚至肺脓肿,且这些症状容易与普通呼吸道感染混淆,可能延误治疗。

《中国吞咽障碍康复指南》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超30%存在吞咽障碍,误吸导致的吸入性肺炎死亡率高达20%,而脑梗塞、帕金森等基础病患者风险更高。俞大伯正是因为有脑梗塞后遗症,才出现了这次致命性的误吸。

老年人在服药时,需遵循以下几点:

姿势规范。服药时务必坐直,吞药后保持直立30分钟,严禁躺着服药,借助正确姿势帮助药片顺利通过食道。

分次缓服。药片较大时可咨询医生是否能分半服用,每次只服1片,并用温水充分送服,避免药片滞留气道。

警惕“信号”。服药后若出现低热、痰多、咽部异物感,或突发胸闷气促,需及时就医排查误吸可能。

高危筛查。中风、帕金森、认知障碍等高危人群,应定期做吞咽功能评估,早发现问题早干预。

医生提醒,老年患者尤其是基础病多、行动不便者,用药时需加强全程监护,严防误吸等意外。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异常,要第一时间排查气道梗阻,为救治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