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桐溪烟火气 邻里一家亲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第a0005版:聚焦马桥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周厉  通讯员 陆鑫玲

“我这道栗子烧鸡,火候可是跟老邻居们现场切磋出来的!”烹饪社活动现场,居民褚雪明端着刚出锅的菜肴,笑意盈盈。另一边,旗袍队的周玉敏则正在和姐妹们分享着新学的步态,身姿优雅;中式面点社的微信群里,韭菜盒子、奶香包的照片不时弹出,伴随着“下次试试新花样”的热情邀约……

这是生活在马桥街道桐溪社区再寻常不过的日常。在这个由8个村拆搬迁户、商品房购置户和新居民租户共同组成的“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里,邻里之间曾经的陌生与隔阂,如今已经化作了“千家万家,桐溪一家”的生动图景。打开这扇“融合之门”的钥匙之一,便是社区的社群文化。

从陌生到熟络

社群成为情感“催化剂”

日前,在桐溪社区家宴中心内,居民们的欢声笑语响彻楼宇。一场“邻里搭档烹家味”烹饪社活动点燃了现场的热烈气氛。只见五组居民两两搭档,默契配合,将事先准备好的食材洗切炒煮。

可乐鸡翅的甜香、地三鲜的鲜香、板栗烧鸡的浓香、醋溜白菜的酸香……不一会儿,10余道家常菜就陆续出锅。大家围坐一堂,共享美食。“像这样的活动真的很接地气,不仅是邻里之间厨艺的展示,更是情感的交流。”家住桐溪三区的居民褚雪明感慨道,大家围坐一起用餐,真像一家人吃年夜饭。

面对多元人口结构带来的治理挑战,桐溪社区以“住在桐溪就是一家人”为主题,提出“吾邻”文化理念,通过培育社群、策划活动,让邻里关系真正“亲如一家”。

“我是今年6月第一次加入中式面点社团,每一节课都很有意思!”居民许建琴对社区牵头社团活动的模式赞不绝口。许建琴5年前从新塘村搬迁到此,但直到今年参加面点社,才真正和“四面八方搬来的邻居”熟络起来。“原来只认识老新塘的人,现在社团里谁做了新式面点,大家都会拿出来分享。

在社区警务室工作的王磊则是桐溪社区“爱跑团”的忠实成员。“社区健身房简直太方便了,上楼就能练!”他所在的社区健身群有40多人,平时工作之余时常常相约一起跑步。“运动不仅保持体型,精神状态也好,还能和街坊四邻打成一片,更有利于我们开展工作。”

从“空间融合”到“心灵契合”

社群打开居民心门

通过10余年的探索,桐溪社区逐渐摸索出了融合型大社区的治理之道。烹饪社的烟火气、旗袍队的优雅范、面点社的分享乐、跑步团的汗水情……这些看似寻常的社群活动,如同细密的针脚,将社区与不同背景的居民紧密缝合在一起。

“搬到桐溪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有了社群这个平台,让我更有归属感了。”居民周玉敏告诉记者,原来在农村,既没有这么好的硬件设施,也没有这么丰富的活动,现在终于有了在城市生活的感觉。

正如周玉敏所言,桐溪社区不仅为居民提供了物理空间的便利,更是在一次次社群活动中营造了情感交流的场域。“我们坚持所有社群活动免费向居民开放,不设门槛。”桐溪社区党委书记凌章涛表示,社群活动也从最初的社区组织牵头发展到如今的居民自发行动。

如今走在桐溪社区,“有事可做、有处可去、有人可聊”的氛围,正在成为社区凝聚力的源泉。专业的旗袍走秀排练场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健身房、小区里随处可见的口袋公园……处处可见居民们活跃的身影。

在这里,社群活动不再只是休闲娱乐,更是社区治理的柔性引擎,悄然推动着居民从“空间融合”走向“心灵契合”,书写着“千家万家,桐溪一家”的温暖故事。

烹饪社活动上,居民学做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