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浪潮奔涌不息,实干脚步从未停歇。作为推动海宁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市科技局始终将“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刻在骨子里、落在行动上。“敬业奉献”是深耕科创领域的执着,是扎根企业一线解难题的坚守;“猛进如潮”是突破创新瓶颈的魄力,是抢占未来科技赛道的闯劲。
站在新时代的节点面向未来,市科技局将继续以弄潮儿的姿态,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澎湃浪潮中勇立潮头、再启新程。
打破体制机制壁垒
释放区域创新发展活力
加快打造“教科人产城”一体发展先行区。着力强化顶层协同,进一步完善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强化科技与产业、人才、金融等领域的统筹衔接,推动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创新工作格局。通过“教科产城”一体化模式打通创新资源国际链,实质推进国际化平台、国际化项目、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活动、国际化服务等5方面国际化事项。
紧盯“省科技创新鼎”争创目标。持续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体系,以科创平台能级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增效、创新生态优化、人才引育并重等为抓手,实现创鼎导向与创新目标同频,创新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和科技型企业集聚,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科技进步奖有历史性突破。
构建高效的成果转化体系。围绕企业研发全生命周期,打造精准服务+衍生服务双轮驱动模式,通过线上智能匹配与线下订制化服务融合,实现共性需求集约供给与个性需求精准响应,助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进工厂车间,形成“研发—验证—产业化”全链条服务生态,让科技成果真正扎根产业。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激活市场主体动能
加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高校院所、投资机构等参与专业孵化器建设,提能升级现有孵化器,打造孵化样板。指导高新区朝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再发展、再建设。深入推进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传统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统筹管理,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力度,发挥龙头企业带头引领作用。聚焦“四无”企业,深化“暖心助企”专项服务全覆盖机制,指导企业全面、合理归集研发费。持续开展“规上高企化,高企规上化”行动,扩大规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以点带面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指导企业实施自主研发项目,强化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挖掘、指导和服务。以侧重项目产业化结果为导向,以技术突破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型为目标,加快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产业链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体系,加速形成“技术突破—产品迭代—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推动“两创”深度融合
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
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两清零一提升”要求;强化精准服务,实现重点企业技术需求对接全覆盖。深化市本级研发技术中心备案制,激发企业建强建优研发机构积极性,同时支持传统优势产业企业联合高校共建产业研究院,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完善科技创新扶持体系。打造“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政策体系,加强部门联动,优化资金投向,着力促进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向科技型企业集聚。以“打破壁垒、政策赋能”为核心,锚定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闭环,在机制创新、资源整合与服务保障上持续精准发力。
多措并举赋能创新人员。联合国内外高校线上学习平台,构建“研发人员—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阶梯式培训体系,助力实现技术迭代更新。打造产学研协同生态,定期组织走进高校深度对接活动,组建跨领域创新联合体,建立“技术需求—成果转化”双清单机制。开展人才申报专题培训和科技政策宣传解读服务,确保各项政策直达快享,切实增强企业创新获得感与发展信心。
潮声激荡催奋进,科创扬帆再出发。市科技局将以“敬业奉献”的坚守做实每一项工作,以“猛进如潮”的闯劲突破每一个瓶颈,既为2025年冲刺全年目标注入强劲动能,也为“十五五”科创布局夯实根基,以人才为基、以合作为桥、以产业为靶,让科技创新成为海宁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底色”!
我市打造高质量科技创新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