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中纺经编研究院为经编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a0002版:潮城·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周厉  通讯员 朱静贤

本报讯  “近期,我们在对接AI如何应用到经编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布面瑕疵判定。”近日,浙江省中纺经编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纺经编研究院”)工作人员田坤向记者透露,接下来,研究院计划将其纳入下一期“经编沙龙”的议题,持续推动经编生产环节的智能化升级。

“经编沙龙”是中纺经编研究院每年定期举办的活动之一,聚集了马桥街道经编园区内的企业技术负责人和高级技师,共同探讨行业痛点与技术趋势,旨在为推动经编行业知识流动与技术交流搭建平台。这是中纺经编研究院赋能经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职能之一。

近年来,位于马桥街道科创中心内的浙江省中纺经编科技研究院,一直履行着其特殊而重要的使命。作为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该研究院虽不从事生产经营,却以独立法人身份持续发挥着行业服务功能,在经编产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与行业交流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自2011年成立以来,中纺经编研究院坚持服务经编行业的人才培养和标准制定。“我们早在研究院成立之初,就牵头整理并构建了经编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体系。”田坤介绍,中纺经编研究院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原有的技术文件与现代经编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从理论到实操的完整培训与认定机制。

该机制的出炉填补了行业长期缺乏统一标准的空白,不仅被海宁本地企业广泛采用,更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经编工种技能鉴定与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中纺经编研究院还积极参与经编工人的技能培训工作,培养了全国范围内最早一批高级工和技师。

据统计,截至目前,经中纺经编研究院系统培训并获得技能等级证书的工人已达400余人,而依托其体系开展企业自主评价的经编从业人员总数已达近千人,他们已成为支撑经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中纺经编研究院另一项重要的任务是组织与支持经编工参与各类技能竞赛。从2011年起,中纺经编研究院连续多年承办省、市各级经编工职业技能大赛,并负责组建浙江省代表队参加全国比赛。2016年和2019年,浙江队更是包揽全国大赛前三名。

“我们还在承办赛事的过程中,通过编写教材、建立题库等方式,持续推动行业人才的良性发展。”田坤表示,研究院编写的《经编工培训教材》是国内第一本面向一线操作工人的实用教材,配套题库也从最初的200多道扩展至1000余道,并被中国针织工业协会采纳为全国技能大赛的命题基础。

这些工作看似不显眼,却实实在在影响着经编从业者的职业路径与发展机会。据了解,不少一线职工通过培训获得“技师”称号,在企业中获得了额外的津贴补助;若在全国赛中取得名次,更可申报“浙江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并有机会成立大师工作室。诸如来自华昌新材料的张国美、沈芬仙,来自万方纺织的华小叶等一批行业技术领军人才,都是从这一体系中脱颖而出。

可以说,当下,中纺经编研究院已深深扎根于经编产业的土壤中,依托大赛集训、沙龙交流、人才培养,支撑着传统产业在技术变革与时代变迁中稳步向前。而随着全新的经编工国家标准即将审核落地,以及经编工全国大赛的再次回归,这所研究院将在服务经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