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海宁匠人朱卫明:不做没灵魂的衣服

日期:09-17
字号:
版面:第a0005版:活力经开 多彩海昌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刘芳璐 俞旻星 陆霆

近日,海宁时装品牌NG再度成为话题中心。任贤齐杭州演唱会连换六套NG造型登场;《我是歌手》总决赛中陈楚生以一袭NG摇滚皮衣惊艳全场。站在这个品牌背后的,是浙江耐特利尔皮革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卫明。他是一个痴迷于服装、坚持原创、坚信“好东西自己会说话”的海宁设计师。

24小时内赶制完成

明星背后的NG速度

“小齐哥演唱会中,第一天4套造型里3套是我们的,第二天开场和收官、第三天开场的服装也全部来自NG。”聊起这次合作,朱卫明语气里是掩不住的兴奋。

合作背后藏着一段“革命友谊”。演唱会前夕,任贤齐在登机后给朱卫明发来信息。尽管白天事务缠身,朱卫明还是在晚上带着8套精心准备的服装赶到酒店。“原本准备了8套,最终选了6套,每一套都是为小齐哥量身打造。”

最让他自豪的,是一件蓝色皮衣。“当时我一直纠结面料,突然发现还有一块颜色特别出彩,立马决定下单制作。”朱卫明说,这件衣服在24小时内赶制完成,时间紧迫但效果惊人,任贤齐在舞台上完美驾驭了这件“战袍”。

除了蓝色皮衣,白色流苏装也有一段插曲。那天,临近演唱会,朱卫明觉得服装上面还有些单调,于是让设计师和艺术家在上面重新绘制图案。“临时画的图案让这件衣服有了艺术味道,最终在舞台上的效果非常出彩。”

NG与任贤齐的合作并非首次。朱卫明透露:“前年巡演几乎全部服装都由我们包办,歌迷反馈非常好,甚至周边产品都在用我们的造型图。这次不过是我们友谊的延续。”

事实上,NG的明星客户名单远不止于此,周杰伦、肖战、王一博、朴树等都曾穿着NG亮相。“差不多有200位明星穿过我们的衣服吧。”朱卫明笑着说,“公司一楼贴满了明星照片,现在墙都快不够用了。”

从工坊到明星衣橱

一件皮衣的二十年蜕变

朱卫明与皮革的缘分要追溯到1996年。当时他在舅舅的皮革厂打工,从此与皮革结下不解之缘。“我太喜欢皮革这种材质了,当时的梦想就是要做一个中国皮衣品牌。”

怀揣这个梦想,1999年,他创立耐特利尔公司,从贴牌代工起步。2005年,他推出自主品牌“NATURAL GIFT”(NG),意为“天然的礼物”。

20多年的沉淀,让企业成长为集研发、生产、品牌推广于一体的高端时尚产业企业。拥有“NG”“Nn”“CHRISTOPHE TERZIAN”“Y'Min”等自主品牌,经常亮相巴黎、意大利等国际时尚展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几百家时尚买手店。

“要做有定价权的产品,就必须有特色。”朱卫明很早就意识到差异化的重要性。他不仅是企业管理者,更是主理设计、品牌推广甚至采购的核心人物。“在这行,你得自己懂,才能带领方向。”

NG的设计融合机车、摇滚与奢华元素,大胆鲜明,迅速吸引明星群体。谈及明星青睐的原因,朱卫明认为关键在于“灵魂”和“舞台表现力”。“就像小齐哥说的,一件好衣服是‘战袍’,能让人信心倍增。版型、工艺、设计,每一个细节都要为舞台服务。”

但他也强调,借衣服“要看人品”。“不管对方是多大的明星,首先得做人正派。我们重视的是彼此尊重、共同成长的关系。”

“做有灵魂的衣服”

海宁匠人的坚守与展望

“衣服和音乐一样,是有灵魂的。我不愿做没有灵魂的衣服。”这是朱卫明常挂在嘴边的话。

尽管明星效应显著,但朱卫明始终坚信产品是第一位的。他坚持亲自把控每一件衣服的设计和质量,“看不到新款我也会焦虑。只要我在公司,每天都要跑样衣间好几趟,比任何人都早看到新款。”

海宁历来以皮革工艺闻名,而NG在传统基础上不断突破:将皮革、皮草与其他面料创新拼接,加入珍珠、铆钉、刺绣等元素,结合针车、立体珠片绣等工艺,重新定义皮革时尚。

近年来,朱卫明开始思考品牌的更深层价值。“我们做的不仅是衣服,更是一种文化。”他在公司二楼打造了一个服装美术馆,收藏他倾注心血的作品。“皮装本身就很有质感,我们要传承。而且很多衣服在制作时投入了大量心血,卖出去反而舍不得。它们应该被看见、被记住。”

之前,朱卫明把店铺开到了上海新天地和北京三里屯,曾有朋友建议他把产地标签改为“上海”或“杭州”公司,却被他拒绝。“我就是海宁人,海宁就是我的根。凭什么海宁不能卖出万元皮衣?”

除了重工设计的明星款外,NG还推出了日常轻奢系列,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体验到NG的设计魅力。“我希望每个人穿上NG后,都能感受到生命的绽放。”朱卫明说。

去年,他完成了40位素人的形象改造实验。“不管高矮胖瘦,每个人都不该盲目羡慕明星。他们只是更早找到了自信,只要我们愿意尝试,每个人都可以焕然一新。”

如今,NG正尝试更多元的推广方式。服装租赁业务已在规划中,与北京、上海的合作也在推进。此外,朱卫明还在海宁中丝三厂打造了一个集展示、销售与文化沙龙于一体的综合空间,“未来,这里不仅仅是卖衣服的地方,更是一个有厚度、能交流的艺术平台。”

朱卫明对未来充满期待:“中国不缺产品,缺的是有特色的好产品。我们已经完成了沉淀,接下来就是讲好故事,努力做有故事的好产品。”

朱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