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程石冰 居秋渊
本报讯 9月13日、14日,“全国文学名家看海宁”采风活动在我市举行。来自浙江省文学院、安徽省网络作协、浙江省散文学会、《新湖畔诗选》、《扬子江诗刊》等多个文学机构和刊物的知名作家、编辑齐聚海宁,感受潮城风土人情,汲取创作灵感。
在第一天的交流活动中,全国文学名家对海宁市作协会员的作品进行细致点评,并就文学创作趋势、写作技巧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同时,各方学者积极发言,分享了各自的写作体会与感悟。
“希望通过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系统提升文学素养,创作出更具温度和力量的作品。”海宁市作协主席金问渔表示,期待通过此次活动,发掘和培养更多基层文学创作人才,激发海宁文学创作活力,为推动本土文学事业的长足发展积蓄力量。
第二天,采风团开展参观走访,实地感受我市的风土人情、人文底蕴。在王丽琴灯彩工作室,大家参观海宁非遗硖石灯彩作品,并亲手体验了硖石灯彩制作,了解硖石灯彩的历史渊源与制作工艺,领略传统技艺的细腻与魅力。
随后,采风团前往袁花镇,先后参观了神仙湖与金庸故居。神仙湖湖光潋滟、景色宜人,不少成员驻足凝望、拍照记录,在这片自然之美中寻找笔端的灵感。在金庸故居,成员们细致聆听讲解,回味金庸先生的文学成就与人生历程,感受一代武侠大师的精神世界。
采风团还走进周王庙镇胡斗村、云龙村,重点了解了当地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创新实践,深入体验了以蚕桑文化为代表的乡村特色产业,感受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乡村振兴的融合共生。
充实活动让大家收获颇丰,不仅深入海宁的文化肌理,也更直观地触摸到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为今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丰富素材与情感动力。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与省级文学单位的合作,诗歌与文学氛围日益浓厚。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浙江文学院(馆)“诗教计划”实践基地正式落户海宁,为本地诗歌教育注入了新活力。同时,浙江文学院文学创作高级研修班暨海宁·“弄潮儿”文学长训班已启动,为文学爱好者提供更专业的学习平台。
“海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我们希望更多作家和学者能够真正扎根基层、深入生活。接下来,我们将与海宁进一步加强联系,持续办好‘弄潮儿’文学长训班,推动新大众文艺的深入实践,助力海宁本土作家和来自各行各业的作者,用手中的笔生动记录这片土地上火热的现实生活,以优秀的作品回报海宁丰厚的文化积淀。”浙江文学院院长、浙江文学馆馆长程士庆表示。
采风团参观金庸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