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儿时秋趣捉蟋蟀

日期:09-13
字号:
版面:第a0011版:紫微山       上一篇    下一篇

■张毅强

“瞿瞿瞿,瞿瞿瞿……”清晨,在风和丽苑小区听到了久违的蟋蟀叫,脆亮悦耳。尚不算麻木的脑袋即刻想起儿时捉蟋蟀、斗蟋蟀的快活场景。

小时候住在路仲古镇,四周草木葱茏,待到金风玉露时,蟋蟀似乎随秋而生,屋脚边、河滩边、田头地角、砖头堆里、柴草垛里等处鸣声此起彼伏。“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绝对是秋日鸣虫交响曲里的主旋律。

孩童无忧且无忌,闻听蟋蟀之声,怦然心动,耐不住诱惑必出手去捉,过一把斗蟋蟀的瘾。那时捉蟋蟀的工具很简单,一根铁丝,一只自制的小纱罩,几只空火柴盒,拿了这些“武器”,就可以“出征”了。约上几个小伙伴,听哪儿蟋蟀的叫声最为洪亮就往哪儿跑,因为这洪亮叫声代表蟋蟀的健壮有力,决斗起来胜算最大。寻到蟋蟀的栖息处,我们便蹲下身子、轻手轻脚,或翻开砖瓦、或拨开乱草,瞪出眼珠,仔细搜索着目标。一旦目标出现,即凝神屏息、小心翼翼拿起罩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下罩去,捉住蟋蟀的概率还是挺高的。但有时也会失手,这种失手多半是因地面凹凸不平,被蟋蟀钻了空隙逃之夭夭。蟋蟀的弹跳能力极强,没几下就跳得不见了踪影,这时我们只能发出几声叹息:又逃掉了一只冠军蟋蟀。对于栖息在不同地方的蟋蟀,我们自有不同的对付手法。譬如说在砖头堆里,我们用的是手抓法,将双手拱成包围圈后捕之;对钻在泥洞里的蟋蟀,则用铁丝捅赶法,将半抽开的火柴盒或小纱罩紧贴洞口,用铁丝伸进洞里驱赶,待蟋蟀出来后捕之。当然有时也会用水浇法,若发现前后两个洞的,便把水从一头浇下去,守着另一头,让蟋蟀乖乖地钻进火柴盒。恶作剧时,也会对着洞口撒上一泡尿。

捉到手的蟋蟀,我们拿回家是要进行调养的。没有正宗的蟋蟀盆,便找来旧钵头、搪瓷杯等,把蟋蟀养入其中,喂以饭粒、水、辣椒等。过几天后约上伙伴,各自选出几只蟋蟀进行格斗,这是最有趣的事。当一方将参加决斗的蟋蟀放入盆中后,另一方也会小心翼翼将火柴盒子里的蟋蟀放入盆里,两军对垒,一方先“瞿瞿瞿”张翅示威,对方不甘示弱也会张翅“瞿瞿瞿”,随后面对面张嘴撕咬,其激烈程度绝不亚于冷兵器时代两军对峙时各自派出先锋大将的恶战。斗胜的蟋蟀,会继续张开双翅,发出“瞿瞿瞿”的响亮鸣叫,战败的蟋蟀则在盆里退退缩缩地兜圈子,或者干脆落荒而逃跳出盆去。如若棋逢敌手、实力相当,双方撕咬五六回合,依然不依不饶,只攻不退。那个场景,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当然也有不堪一击的败将,刚一入盆就退退缩缩掉转尾巴作逃避状,任你用蟋蟀草怎么逗引,它就是不肯张嘴,这时只好将它捉出盆外拉倒。对得胜的蟋蟀我们会冠于什么“大头将军”“红袍大将”“常胜将军”等绰号。

其实蟋蟀的品种有很多,但我们只捉会斗的“金边蟋蟀”,至于像是“牛屎蟋蟀”“棺材蟋蟀”“赤膊蟋蟀”“灶边蟋蟀”等品种,因为它们并不善斗,卖相又差,我们是不屑一顾的。

儿时捉蟋蟀、斗蟋蟀的乐趣不亚于现在的打游戏、看电视、玩手机,那一种融合自然的快乐也许只有那个时代、那个年龄亲身经历才能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