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钟瑶
本报讯 走进浙煤(浙江)智能钻探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煤科工”)的生产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中,公司的拳头产品钻杆正有序流转,经过精密加工后整装待发。据了解,浙煤科工成立于1984年,深耕细分领域,从事煤层钻探连接系统设计制造,钻杆、钻头是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2025年,浙煤科工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67%,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与市场竞争力。
在公司总经理郑恒平的带领下,浙煤科工不仅在产值上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更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我们攻克并掌握热锻焊技术。这项技术让钻杆的焊缝强度大幅提升,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更加抗疲劳、耐磨损,让产品在深井、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作业能力更上一层楼。”郑恒平介绍道,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钻杆耐磨损、抗疲劳的性能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钻探作业的效率、安全性和成本。例如,在硬质岩石或深层钻探中,耐磨性差的钻杆可能出现异常磨损,造成钻头偏斜或设备卡顿,导致钻杆快速损耗,频繁更换不仅增加人工和材料成本,还可能因停机延误工期。
“成功突破热锻焊技术难关,使客户及同行对公司的口号‘多打20000米’更加信服与认可。”郑恒平表示,这项技术的突破,不仅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更为客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2014年,郑恒平接手公司,进一步确定了“做好一根钻杆”的目标,并为此不断努力。几年间,公司引进多台进口实验仪器,从原材料的检测到成品的性能测试,每一个环节都配备专业设备保障;同时,公司还十分注重技术人员培养,积极输送技术骨干赴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取经,学习前沿的制造工艺与质量管理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司成功完成定向钻杆产品的开发并逐步上市,凭借优异的抗疲劳性、耐磨损性和稳定性,浙煤科工的钻杆迅速赢得市场认可,源源不断地运往安徽、贵州、新疆、陕西、黑龙江等全国主要产煤区。随着产品销量的攀升,公司销售额也实现连年增长。而郑恒平本人,也因在企业创新发展和行业技术突破中的突出贡献,被中央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录取为“头雁人才”培养计划学员,并入选2024年度新质生产力研修班。
今年,浙煤科工对“企业进阶”的追求又有了新的落点。除了对钻杆制造技术的进一步深耕,公司还将目光投向员工关怀,在公司内新增了员工健身房,跑步机、力量训练器械等一应俱全,成为员工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强健体魄的“能量补给站”。
“企业发展靠技术,更靠人。员工在车间里日复一日地钻研技术、打磨产品,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希望他们能在工作之外,有一个舒适的地方放松身心。只有员工状态好,团队才有凝聚力,企业才能有持续发展的动力。”郑恒平的这番话,道出了浙煤科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让这家技术驱动的制造企业,多了一份温暖的人文温度。
如今,站在数字化转型与技术革新的新起点,浙煤科工正朝着行业龙头企业的目标稳步迈进。
公司产品钻杆。
工作人员在巡查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