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是马桥从“传统集镇”到“经编名城”的内在驱动。上世纪90年代的马桥还是个传统农业小镇,为夯实富民强镇的根基,马桥确立了发展经编主导产业的战略思路。20多年来,马桥始终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在海宁精神的感召下,于传承中笃行,在创新中突破,实现了特色块状经济的“无中生有”。
如今,马桥已形成“西部产业集聚、中部宜居新城、东部万亩良田”的融合新格局,地区生产总值与工业总产值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这正是一代又一代马桥人对海宁精神的生动践行,展现了“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进取姿态。
当前,市委、市政府发出“敬业奉献创新业、猛进如潮再出发”的号召,令人深感振奋、备受鼓舞。经编之乡将在海宁精神的指引下,争当城乡融合发展的排头兵,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宁新篇章贡献马桥力量。
聚焦产业平台提质,锻造产业集群新引擎。展望“十五五”,马桥将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立足实体经济本色,不遗余力引项目、谋项目、推项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产业跃升。马桥将坚定不移做强经编特色主导产业,深入落实“链长+链主”制,推动产业链向后整理和终端产品延伸;引导企业专注创新,鼓励企业向时尚产业领域和纺织新材料领域挺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步伐,做大做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园。
促进投资拉升。马桥将围绕经编优势产业强化招商链式思维,瞄准产业链上下游核心项目强链补链;布局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全力扩大有效投资,通过项目大攻坚推动发展大提速;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全力优化资源配置,深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腾笼换鸟”行动,释放发展新空间。
实现平台提升。马桥将秉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加速园区蝶变重塑产业承载能力,实施“智汇方洲”都市型工业园区和科创三期等项目,为建强海宁中心城区厚植产业根基、塑造发展优势;一以贯之坚持“服务是第一优势”理念,打响“宜商马桥”营商环境品牌;抓好招才引智,全心全意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聚力“城乡融合提速”,发力打造全域宜居宜业新高地。面向未来,马桥将以增进民生幸福为工作标尺,发力全域未来社区建设,筑牢乡村振兴基础,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构建一幅全域提质、幸福宜居的新蓝图。
全力提升农业发展民生之本。马桥将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推动“万亩方”现代农场深度提升;实现农事智能化管理,持之以恒拆“小田”为“大田”,有效提高农业管理效能;加快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升“万亩方”农业基地周边沿线点位,推动农业区变风景区。
聚力推进城乡面貌焕新升级。马桥将加快建设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新格局,完善路网体系;优化商业布局和功能,引入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性服务业,形成特色商业街区;积极培育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圈,努力打造具有马桥元素的特色文艺活动,切实提升马桥文化辨识度、显示度。
奋力绘就共同富裕时代画卷。马桥将进一步拓宽“扩中提低”路径,进一步拓展村级经济增收渠道、增强造血功能,确保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保持有效增长;进一步做深做实多元共富,纵深推进“消薄飞地”“山盟海柿”等山海协作工程;因地制宜培育更多具有马桥特色的党群创业“共富工坊”。
聚效“居民幸福提升”,绘就共建共享新图景。长远来看,马桥将携手共建安全形势更加稳定、民生福祉更加殷实、生态底色更加靓丽的品质马桥。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马桥将仔细谋划、纵深推进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全力应对人口老龄化,打造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村级妇儿驿站全覆盖,不断提升马桥小学、幼儿园教学软实力,构建生育友好环境。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守牢平安稳定底线。马桥将充分运用基层应消一体改革成果,有效提升监管效率;条抓块统压实各方责任,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留盲区;迭代完善基层治理“141”体系,建强基层网格员队伍;提升案件调解成功率,矛盾纠纷化解率,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马桥”。
筑牢生态环保底线。马桥将一体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闭环落实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确保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率等主要生态环境指标领先态势;大力推进河道整治、稻田退水零直排、集聚小区污水零直排提升改造,共建水清岸绿的美好家园。
潮涌新征程,扬帆再出发。马桥街道必将大力弘扬“敬业奉献创新业、猛进如潮再出发”,激荡信仰力量,勇担历史使命,以经纬交织的精细功夫,以融合奋进的磅礴气势,在新征程中搏击风浪、奋勇争先,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马桥街道展现“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进取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