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稻花潮里看丰年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a0007版:悦读       上一篇    下一篇

■高叶青

距离海宁盐官“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观潮季还有月余之时,就在离盐官不远处的黄湾,田野里,一种古老而又新颖的仪式,即人工参与创造的“稻花潮”,正在进行着一场又一场没有排练的路演。

九月的江南,太阳将炽热的光倾泻于广袤的田野里。这个时节的稻子正在经历着生命中最神秘的蜕变——从抽穗扬花到灌浆成谷的关键节点。九时许,隔着规划齐整的稻田,两边宽大的田梗上,皮肤晒得发亮的农夫正驾驶小型拖拉机,在田垄间向前移动。两辆拖拉机之间连着的一条绳线,正掠过一爿又一爿的稻田。淡黄色的花粉如雾如雨,洋洋洒洒,从父本的稻穗飘向静待的母本——这种被称为“拉花”的人工辅助授粉技术,扬出了一个好看的弧度,掀起的层层绿浪,如涌潮般滚滚而来。

从名为“尖山三文鱼”的视频号所发布的视频上观看,这番景象更显壮阔。从高处俯瞰,绿野被划分成整齐的方块,当一条绳索掠过,金色的花粉云雾般腾起,沿着田垄向前推进,宛若钱塘江的潮水漫延,踏浪而行。这并非是真正的潮水,却依然有着潮水般的韵律与力量。这并非是真正的“拉花”,却扬起了比花事更盛大的稻花之浪。在这精确设计的人工仪式中,自然之力与人类智慧达成了罕见的和谐统一。

据当地的一些老人们回忆,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农田间就有这种传统的“拉花”操作,民间亦流传着“稻花微雨”的谚语,暗示了风媒作用于农作物的朴素认知。只不过,当时,是人举着竹竿一波又一波地拂过稻田,每隔半小时到一小时后,再来一遍。天气炎热,非常吃力费劲,简直是一份噩梦般的苦差。因此传统做法授粉不均匀,也影响稻谷的产量。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让人不得不赞叹农民的智慧是无穷的,用一根简单的绳子,划出了一条优美的弧线,完成了一场关于人工繁衍与未来培育相结合的盛大叙事。

如果这个时候,你如我一般,恰好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种清雅的稻花香,混合着泥土与阳光的芬芳,萦绕全身。这香气,是小时候在乡间生活过的人所熟悉的味道,很快触动并引爆我脑海中存有的文学记忆。是《诗经》中传唱的“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是韦庄所书的“绿波春浪满前陂”;是苏轼笔下的“稻花欲秀榴花殷”;是辛弃疾广为人知的那一句“稻花香里说丰年”……无数诗词歌赋都曾赞美过的这缕若有若无的稻花香,它至今仍飘扬在乡间,它是人间烟火的底色,是人类文明赖以存续的根基,清远而恒久。

当“拉花”的农人收起绳索,把“突突”作响的拖拉机开走后,田野重归宁静。而这场人和自然共同孕育的生命工作仍在无声中继续:一天又一天,稻穗授粉成功的子房开始膨大生长,分泌的浆液开始积聚凝结,一颗颗青涩的谷粒逐渐饱满,然后渐渐地垂下头。微风过处,田野泛起阵阵金色的涟漪,那淡淡的稻香,缠绕在村庄、屋檐、河流、大地,向世人宣告着,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