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到吃饭时间就要家长追 孩子可能是脾胃虚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第a0007版:潮城·乐活       上一篇    下一篇

■通讯员 赵边

彤彤(化名)马上要上幼儿园了,可是个头只有85厘米,脸色黄黄的,口气重,一到吃饭时间就要逃,大便平时很干,有时需要借助开塞露才能完成排便,晚上睡觉喜欢趴着睡。家长特别担心彤彤去了幼儿园更加不爱吃饭,于是带她来到橼德堂国医馆中医儿科就诊。

医师孙书云通过望闻问切,判断彤彤属脾虚夹积,这种类型的小孩子抵抗力往往较弱,经常容易感冒咳嗽。随后,孙书云为彤彤施以中医外治法“健脾贴”,并开出健脾和胃的中药,还特地加入辅料,让味道变得酸甜可口。经过调理,家长发现彤彤饭量增加了,脸色也变得有光泽,大便一到两天可以解一次,体重增加了两斤。

孙书云介绍,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能充分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水谷精微物质,营养全身,促进生长。脾胃虚弱的孩子则“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各种不好的症状都来了;脾胃强健的孩子,则“四季脾旺不受邪”,吃饭睡觉都安心。

年龄2-14岁的孩子,有以下表现的,可进行相关医疗干预:厌食、消化不良、面黄形瘦;胃肠功能紊乱、便秘、腹胀、腹泻;免疫力低、生长发育迟缓、矮小、消瘦。

“现在门诊里至少有三成是来看孩子吃饭问题的。孩子不好好吃饭、吃得少,如果是一个月或数个月发生的事情,我会根据情况开一些调理脾胃、开胃助消化的药。但如果是从小胃口不好的,我反倒不会用药,而是会好好教育家长。”孙书云说。

强迫孩子吃饭,往往会适得其反。孩子生来就具有反抗逼迫的天性,还有对曾经给他们带来不快的食物产生厌恶的本能。许多孩子到了18个月以后,就会变得更加挑剔。督促或强迫孩子吃东西,很可能会进一步破坏他们的食欲。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放轻松,让孩子在愉快、专心的情况下进餐,那么消化吸收功能自然会更好。

孙书云强调,孩子胃口小不一定是病,但大部分家长仍希望让孩子多吃点,尤其多吃点“贵的补的”,殊不知积食乃万病之源,小儿喂养一定不要过饱。积食不仅会导致腹泻、呕吐、腹痛、腹胀等消化系统疾病,而且感冒、发热、咳嗽等也与积食脱不了干系。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大多就是积食郁热在作祟,而不是抵抗力差。另外,孩子夜间哭闹不安、便秘、盗汗、口疮、荨麻疹等,也与积食有关系。

对1岁以上的孩子来说,主食就是一日三餐,而牛奶则是副食。有的孩子不好好吃饭,可高蛋白或生冷食物(奶类、水果、饮料)没少吃。把副食当主食,孩子吃多了肯定就会积食。

孙书云给家长们一个简单的方法判断孩子是否积食:早上起床第一件事,闻闻孩子有没有口臭。有口臭,很可能就是有较严重的积食了,一定要干预,否则疾病就会“惹”上孩子了。

应当如何干预?据孙书云观察,孩子临睡前喝奶,晨起空腹喝奶是引起积食最大的原因,特别对素体脾虚的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孩子如果出现积食,睡前千万不要喝奶了,近段时间饮食要吃得清淡易消化。如此处理后孩子还有口臭,那就得尽快到医院就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