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受伤后天花板都在“转” 小心外伤性耳石症
日期:09-09
■通讯员 褚江维
近日,孙大妈(化名)骑电动自行车时遭遇意外,被撞倒后头部着地。所幸,头颅CT检查未发现出血情况。然而,夜里孙大妈却突然感到头晕目眩,看东西天旋地转,尤其是改变体位时症状加剧,还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家人急忙将她送至海宁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吴奇兵经过详细的问诊和辅助相关的检查后,诊断孙大妈患上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石症。
经过吴奇兵的手法复位治疗,孙大妈惊喜地发现头晕症状缓解了,“终于不用再受头晕和呕吐折磨了!”像孙大妈这样因头部或颈部外伤引发眩晕的情况并非个例,头部或颈部外伤已成为诱发眩晕的重要“隐形推手”。
耳石是内耳中微小的碳酸钙结晶,正常情况下,它们紧密附着于耳石器上,负责感知头部的直线运动。当头部遭受外伤撞击,尤其是快速运动时,这些微小的耳石颗粒很容易从原位脱落,进入半规管。一旦头部位置改变,耳石颗粒就会在管内的淋巴液中移动,错误地刺激负责平衡的感觉细胞,向大脑传递混乱信号,进而引发剧烈的旋转性眩晕和眼震。所以,当出现这种典型头晕伴随眼震时,就需要考虑耳石症的可能。
不过,虽然外伤后体位改变时出现眩晕症状,耳石症较为常见,但并非绝对。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出血、颈椎损伤等严重问题,也可能在伤后引发眩晕。外伤性耳石症虽常见且治疗相对直接,但必须首先排除这些可能危及生命或需要紧急干预的严重情况。通常,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专科查体、听力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才能明确诊断。
即便成功完成耳石复位,部分外伤性耳石症患者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头晕、不稳或有“漂浮感”。对此,医生建议,前庭康复训练很重要,能帮助大脑重新适应和代偿,加速恢复平衡功能,减轻残余症状,降低跌倒风险。同时,剧烈的眩晕发作和对外伤事件的恐惧,可能给患者带来显著的焦虑情绪,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也不容忽视。
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提醒广大居民朋友,头部外伤后若出现与体位变化相关的剧烈眩晕,务必警惕外伤性耳石症的可能。及时就医、精准诊断、有效复位,并辅以必要的康复措施,是驱散眩晕“阴霾”、重获平稳生活的必经之路。此外,日常出行中,要正确佩戴头盔、认真系好安全带,为生命健康筑起一道坚固防线。
吴奇兵为患者提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