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贺洁靓 通讯员 张礼
“现在政府上门次数少了,但效率高多了!几个部门一起过来,问题一次性说清,整改方向也明明白白。”近日,浙江万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琳佳提起如今的涉企监管,连连称赞体验感“升级”。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我市今年以来创新推行的“三相一就”行政检查统筹机制,以及精准化“预约式”指导服务带来的营商环境新改观。
“三相一就”整合检查
企业负担减下来
以往,企业常面临执法部门、镇街科室、第三方机构“多头上门”的困扰。为破解这一堵点,我市从2024年起推出“三相一就”机制——按照“内容相关、方式相似、时长相近、低频就高频”原则,通过数字模型算法整合全市各条线行政检查,推动“联合上门、一次到位”。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入企检查总户次直接下降31.6%。
今年,这一机制进一步延伸至镇级非检查类入企行为。镇街内设部门、环保管家等第三方机构的指导走访也被纳入智能整合,实现“指导+提升+整改”全流程“一门进”。“政府和第三方同步入企,既能发挥专业优势,又能避免‘变相检查’乱象。”丁桥镇综合执法队常务副队长钱宇介绍,目前当地政企与第三方协同入企率已提升至37.83%。
监管“做减法”的同时,精准度却在“做加法”。依托统筹数字平台,我市已归集全市涉企检查数据,生成企业体检报告380份、行业合规报告17份,精准提示个性问题与共性风险。在此基础上,157家评价优良的企业获得“季度免检”资格,而问题较多、隐患突出的企业则被纳入跟踪复查,实现“好企业少打扰”。
“预约式”指导送服务
企业需求“接得住”
“想补办厂区建筑规划手续,却不知道找哪个部门。”不久前,长安镇一家企业的困惑通过海宁的“预约式”指导服务得到解决。镇里迅速组建由综合执法、经发、消防、住建等组成的“全科诊疗团”,上门为企业定制“整改方案+政策锦囊”,一站式打通办事堵点。
如今,企业可通过线上、电话、实地等多渠道提交预约申请,所有需求统一归集至企服中心,由政府整合资源标准化办理。这种“企业点单、政府接单”的模式,将单向政策输出转为互动式治理,精准补上了“联合检查精简后”的个性化服务缺口。
斜桥镇还探索出“党建+法治”的预约服务新路径。当地一家企业曾申请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合规指导,镇综合执法队随即启动“镇综合行政执法支部+工业社区支部+企业支部”联建模式,通过党员会议集中答疑、现场检查指导,不仅帮企业制订了整改方案,还为骨干员工普及了法律法规。“这种形式接地气,问题解决得透,政策也听得懂!”该企业负责人说。
从“多头跑”到“一次办”,从“被动查”到“主动帮”,我市正通过机制创新推动监管提效、服务暖心。接下来,我市还将持续深化资源融合,力争打造“涉企检查最少、监管服务最有效”的营商环境,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安心发展。
执法人员进企开展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