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文 通讯员 徐江彪
本报讯 2025年,海宁“芯”动力持续向新而进。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泛半导体相关产业完成产值156.81亿元,增速4.8%。
细数今年,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发展迎来诸多利好:5月8日,在2025中国浙江(海宁)半导体装备及材料博览会上,浙江省第三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集成电路领域)核心区、协同区正式启动,海宁凭借在集成电路领域突出的产业基础、创新能力和协同效应,入选核心区。这表明,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历经近10年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
海宁泛半导体产业有着一套自主发展模式,通过聚焦半导体专用设备、基础材料、核心元器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等不同细分领域,打造一条全链条式的特色产业集群。当下的稳步前进,背后离不开全市上下的合力托举。
“创新”依然是企业雷打不动的主基调。作为产业核心区,今年经济开发区龙头企业的上“芯”力度可圈可点。有着材料领域“单打冠军”之称的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季度由其自主研发的声表面滤波器用压电材料实现批量生产,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我们每月可生产6万片4英寸钽酸锂晶圆,良品率稳定在95%以上。”天通控股技术负责人介绍。
浙江众凌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全国首发了两项技术成果,高精密金属掩膜版国产技术攻克核心瓶颈,为拓展OLED中大尺寸新兴市场按下了“加速键”。“接下来,我们的产品要拿下国内50%以上市场份额,大力进入国际市场,坐稳行业龙头。”众凌科技副总经理赵明烜信心满满。
全产业链的靶向招商,集聚效应凸显。“我们不是简单追求企业数量,而是注重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协同性。”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年,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通过建立产业链图谱,按图索骥补齐短板。今年以来,围绕材料、设备、设计、制造等环节,海宁持续大力精准招商,“链式反应”为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位于经济开发区的海宁奕瑞科技有限公司最新推出了X光检测设备等新产品,市场反响很好。如今,奕瑞科技核心部件供应商中,有5家位于海宁本地,形成了半小时供应链圈,“从下单到送货,最快只要2小时。”奕瑞科技负责人表示。
潮城“芯”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最强大脑。2025年,海宁推出“潮城芯人才”计划,为半导体产业人才提供包括安家补贴、项目资助、子女教育等在内的全方位政策支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张伟是2025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之一,他现正担任一家半导体材料企业的技术总监,团队正在攻关用于第三代半导体的关键材料技术。据统计,今年以来,海宁新引进泛半导体产业相关人才746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约6%(48人),产业人才生态日趋完善。
新的产业园区建设也在快马加鞭。作为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 “千项万亿” 工程2025年实施计划第一批重大项目,位于经济开发区的乐派芯园项目总投资12.1亿元,预计今年12月全面竣工,较原计划提前半年。建成后将引进可穿戴智能设备、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以及芯片制造、测试和研发等新兴科技公司,推动产业功能从单一走向复合。
步入“芯时代”,是一次颇具胆识和远见的瞭望。截至目前,海宁已集聚泛半导体相关企业超过148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54%,形成了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相对完整产业链,海宁“芯”在时代的浪潮中搏击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