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荆山村:荒野上开拓出大美村庄

日期:09-06
字号:
版面:第a0011版:紫微山       上一篇    下一篇

■钱志良

荆山,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字,它使人自然联想到荆山之玉。相传战国时楚人卞和发现并三次进献稀世宝玉,和氏之璧后来又引出了“价值连城”和“完璧归赵”的故事。到了三国时期,大才子曹植写下了“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的不朽名句。千百年来,荆山之玉已经成为稀有珍品、卓异人才的美称。

周王庙镇荆山村,正像一块“荆山之玉”。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一片荆棘丛生的荒芜之地。据村里的年长者说,“荆山”之名就是由此而来。同时,这里位于钱塘江北岸,雨量充沛,水网密布,地理位置优越。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周边就已经有先民繁衍生息,是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相交融的区域。荆山村的先贤们当年以独到的眼光,看中了这块荒野之地的巨大潜力,来到这里披荆斩棘,奋力拓荒。如同那块曾经藏在深山之中的璞玉,经过一番打磨,显露出了它的宝贵价值——荆山大地终于被建成为有田可耕、有屋可住的一方家园。

历经岁月的风霜,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人们活动的许多重要痕迹。在钱塘江边,有鱼鳞海塘、土备塘和大荆场盐仓遗存;在南秧田庙,有南宋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得三位插秧农民巧妙掩护的传说;在黄泥岗自然村,发现了海宁唯一一位状元张九成的墓碑。

到了近代,荆山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大村庄。村内交通十分便捷。通村达户的村级道路绿树成荫,翁金线古木参天。尤其是荆山大道宽敞整洁,它往东穿越盐官古城-潮乐之城北侧直至郭盐公路,往西跨过荆木路连接桑梓南路。而紧邻盐官古城的“两新”安置区块紫荆家园,更是城乡接轨,使近700多户人家提升了居住品位。

在荆山村,所到之处,都会被秀美的风光所陶醉。这里屋舍俨然,池塘遍布,阡陌纵横。夏末时节,正是水稻分蘖期,秧苗十分茁壮,一株株紧紧相挨,向上伸展着一片片嫩绿的叶子。蓝天白云下,站在田头向远处望去,似一片绿色的海洋映入眼帘;微风吹来,荡起阵阵波浪,令人心旷神怡。这时耳畔忽然传来嗡鸣声,抬头望见一架无人机在空中作业。此情此景,不禁使人浮想联翩。

荆山村,这个荆棘丛生的荒野上开拓出来的大美村庄,正如一块被精心雕琢的美玉,充分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