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日期:09-06
字号:
版面:第a0011版:紫微山       上一篇    下一篇

■杨晓杰

“路”之一字设计得多妙啊。左边为“足”,右边为“各”。就像是在告诉我们,通过双脚走向各地,奔赴远方。

记得年少时,父亲说:“路是脚下的泥铺就的。”祖父又说:“路是手中的镰刀和铁耙开出来的。”

以前的路,是泥泞的土路、坚硬的石路、蜿蜒的水路、崎岖的山路……现在的路,多是平坦的水泥路,是发光的柏油路……无论哪一种路,上面都印刻着勤劳的脚印。

江南多水,故乡海宁水域辽阔,就像它名字里带个“海”字,是一座潮韵十足、水韵滋润的城。故乡的人们自古善借舟楫之利,习惯“前店后坊”“水上商队”的商业模式。故乡与水共生的生存智慧,既造就了“鱼米之乡”的富庶,也孕育出“船过水无痕”的豁达心态。

看着我脚下的路,望着远处的田埂。我清楚,水泥路之下是泥,是大地。那是在岁月中几近被人遗忘的泥路。那泥路在一代代人行走之下,留下或深或浅的脚印,而泥路在岁月中又被反复夯实,变成了坚实的通衢。

路就像河,本不通往村庄,却在村庄人的努力下,变成了村路。而河变成了绕村的河,孕育一代代村民,滋养一片片庄稼。

村子里的路,较之于城里的路,它们更加错综复杂,多数却都没有自己的名字。但大部分的村路却一眼也能望到尽头,哪怕望不到尽头,也不至于迷路。而城里的路,被一栋栋高楼大厦所挡,哪怕是百米远的地方,兴许都很难看到另一头。但城里的路,似乎每一条都标明名字。

随着年龄渐长,我从乡下的路踏上了城市的路,我又从城市的路,走上了空中的路、水中的路。一路上,我望见铁路,坐上了火车;邂逅云彩,坐上了飞机;凝视电轨,坐上了地铁与轻轨。

路是如此这般变化。但路不论如何变化,始终是从一个地方通向另一个地方。我们选择不同的路,是因为我们所选择的目的地的不同。那个地方或许是村庄,或许是河流,或许是城市,或许是有着我们心中念想的人。

当我走在城市的路上,我不会思考自我是否会彷徨在楼宇之间;当我乘坐飞机翱翔天际,看着空中连绵又无尽的云朵时,我不会思考自我是否会沉浸其中。因为不同的路有不同的性格,兴许还藏着这座城市的底蕴。

细细咀嚼,我们走下的每一步路,都会成为年老时回忆的阶梯。我们沿着阶梯回溯人生的旅程。也许在阶梯旁遍布着荆棘,但请记住那阶梯旁还开着几簇夜来香、凤仙花、野菊花、鸡冠花……

兜兜转转,来来回回,我终究回到了出生的地方,回到了熟悉的村庄,回到了哪怕是阡陌交通,我依然一眼能认出的乡村小路。这里是祖辈们光着脚踩过的泥路,是父亲背着我走过的小路,是通往家的老路,是我心中的路。

我如同儿时那样光着脚站在田埂上,静静感受风的自由与风带着的味道,清新中夹杂着一股泥土的芬芳。我凝望家乡的泥路、水路、山路,以及种种风景,我欣赏着,自在着。而脚下的路与我的脚相连,更连通我的内心。大地上一切的一切,都在我的感知中,与我的内心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