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雨晨 整理
今年以来,许村镇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扎实推进“十项重大工程”,坚决落实市委“敬业奉献创新业、猛进如潮再出发”的工作部署,统筹推进时尚产业“211”远期战略,接续建设“一城一区两地”、奋力打造现代和美许村新篇章。
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5亿元、增长4.8%、增速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16.6亿元、增长0.7%,财政收入3.1亿元、增长7.5%。外贸逆势而上,出口达26.4亿元、增长25.9%、增量列全市第2。
“七优享”工程掷地有声,康养中心全面投入使用,文体中心完成结顶,许村中学异地新建实质性启动,“15分钟养老圈”“15分钟生活圈”“15分钟文化圈”加速闭环。
守牢安全底线,超常规开展安全生产补短攻坚行动,以“十大专项行动”为抓手,实现了火情、险情的双压降。护航平安建设,深入实施“八大攻坚行动”,抓好各类隐患化解,确保风险不外溢,舆情不扩散。
全力以赴稳经济
发展态势向上向好
一是经济运行稳健有序。上半年251家规上工业企业产值达79.1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列全市第2。有效投资完成12.8亿元,积极对接优质项目40余个,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9个,实际利用外资382万美元。数字新城半年营收超6.5亿元,同步完成《浙江省数字贸易标准化试点基地标准(草案)》的编制。
二是产业生态更加完善。成功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市级绿色工厂2家,高新企业3家,完成国家级人才计划申报5人,龙渡湖产业学院累计招收超400名纺织技艺人才,“20条政策”兑付超600万元,惠及170家(次)企业。许村织锦正式入选嘉兴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接续办好2025年春季家博会、“海宁家纺杯”创意设计大赛。
凝心聚力抓建设
城市发展更显韧性
一是城镇更新有序推进。完成全镇《发展轴空间专项规划》以及10个单元的规划编制与修订工作。强化建管并重,新城大道(除涉铁段)完成总施工量的30%,建成勤俭路、清波路等2条次干道,启动一批市政道路的运维修缮。
二是城乡环境有效改善。聚焦清洁用能,淘汰35吨蒸汽燃煤锅炉1家,老旧移动机械13家。完成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58兆瓦,累计推动绿证交易20.6万张。大力实施青寺河水质提升项目,稳步推进施庵港、大门港等综合整治工程,上半年运输河水质改善率列全市第1。分批次、项目化投入超2000万元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深度开展城乡综合环境补短攻坚行动,累计拆除非农大棚超4万平方米,过筛整治废品收购点500余家、水洗作坊400余家,腾退畜禽养殖污染90余例。
系统施策守平安
社会大局平稳有序
一是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纵深开展安全生产补短攻坚,推动“十大专项行动”,累计检查各类主体超2万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4万余个。经营性自建房、用电安全以及特种设备整治基本完成上级下达指标,工业火警数大幅下降超70%。建成天然水源取水口154个,完成5个村集体厂房的消防栓改造和132家规上企业的标准化创建。入企开展现场宣教演练覆盖超1.5万人次。
二是风险防范扎实有效。深入推进“八大专项行动”,处置各类非警情事件5000余起。完善劳动纠纷“就地受理、一站化解”的协调机制,受理案件1300余起。加强交通联防机制,新增78个重点堵点排查。全面打响反诈人民战争,反诈案件闭环率达98%,案损金额下降34%。
全域统筹保民生
区域品质提档升级
一是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全镇“最多跑一次”事项办理超20万件,累计服务超25万人次。新增企业代办事项191件,代办率100%。加快景树安置房二期、前进安置房一期的建设,切实满足群众住房需求。新增文化体育设施40余个,龙渡湖绿道完成闭环打通,科同文旅融合项目接待游客超1.8万人次。成功承办嘉兴市太极拳交流活动、浙江省传统武术教练员等级培训班,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80余次。
二是社会保障兜底有力。对“一老一小”“一困一残”等弱势群体累计发放各类补贴超600万元。全面推进养老服务阵地、普惠托育体系建设,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实现99%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全覆盖,29个村(社区)居家养老实现社会化运营,康养中心全面投入使用。
持之以恒强治理
内生动力有效释放
一是重点领域深化改革。系统谋划推动各项改革工作,浙江钱江湾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获得AA级信用评价。统筹推进财政收支管理,上半年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高达65%,全力落实基本民生财力保障。
二是基层治理全面深化。联动6个毗邻村社建立杭海毗邻片区组团治理机制,会同临平召开杭海毗邻片区联席会议,指导李家村、龙渡社区参与全市党群服务集成化供给改革,推动全镇31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起草并完善《海宁市推动流动党员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若干举措》,充分调动1000余名“流新”力量广泛参与各项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