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冯一
本报讯 近日,走进位于黄湾镇的海宁尖山果农园果棚,一条条形似仙人掌的藤条顺着支架向下舒展。藤条间缀着几颗金黄色的果实——外皮光滑无刺,模样与常见火龙果相近。扒开果皮,内里果肉晶莹如燕窝,咬下一口,软糯香甜中还带着淡淡的荔枝味。这便是果农园里的稀罕物——黄龙果。
“现在棚里长的是今年第二批黄龙果,预计9月中旬成熟,等这批摘完,还能再长一批。”果农园老板张晗艳指着藤蔓上的果实介绍,每批黄龙果从开花到果实成熟一般需要30到40天,与普通火龙果“夏天果小、冬天果优”的特性相似,越到寒冬,果实品质越佳。虽然黄龙果外形与燕窝果相似,但两者也有区别。“黄龙果表皮不带刺,燕窝果是带刺的,黄龙果口感会比普通的红心火龙果好。”张晗艳解释道。
不过,想要在黄湾种植黄龙果并不容易。作为热带水果,黄龙果对气候和环境的要求有点苛刻。黄湾夏季干燥、冬季寒冷,全年光照条件不及海南等产区,这使得本地黄龙果的产量比后者低了近一批的量。同样的生长条件下,果农园里黄龙果的结果能力远不如红心火龙果。红心火龙果几乎一根藤条就能开一朵花、结一个果,而黄龙果并非每根藤条都能结出果来,且一年只结两三批果。
“我们种黄龙果已有五六年了,应该算是海宁最早的一批。刚开始引进时,全国都少见,那时候一斤能卖到200元。”张晗艳回忆道,随着种植技术逐渐成熟,黄龙果的售价也降了下来。但因产量低,依旧供不应求。“今年我们卖20元一斤,每次采摘后,朋友圈里一发,很快就卖完了,大家都想尝尝这个味道。”
为了让热带的黄龙果在黄湾安家落户,果农园摸索出了一套管理方法。冬季,果棚外要罩上好几层保温膜,避免植株冻伤;夏季,棚顶要拉上遮阳帘,防止烈日灼伤藤蔓。“第一年种植时,就因没及时保温,不少幼苗冻死,后来补种了许多才稳住规模。”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张晗艳感慨道。每年冬季过后,还得修剪疯长的枝条,为来年结果留足养分。如今,果农园仅保留了半亩地种植黄龙果。“产量实在太低,我们更倾向于把精力放在试种更多新品种上,但黄龙果的独特口感大家都很喜欢,所以我们还是保留了部分。”张晗艳说道。
十三年来,海宁尖山果农园一直在进行新品试种,始终在尝试引进稀有、优质的水果品种。目前,园内已种植了100多个品种。从“橘中之王”明日见、清甜多汁的红美人柑橘,到口感出众的太秋甜柿,再到包含“至尊”等几十个品种的马斯卡丁葡萄,每个季节都有专属的新鲜果实。
“我们选品种有两个标准:一是适合这里的土壤和气候,二是市面上少见。”张晗艳说,园内土壤经过改良,再加上常年施用有机肥,为水果生长提供了良好基础。同时,为了保证口感,果农园坚持少打药、不使用膨大剂。“虽然这样种出来的果子个头可能小一点,但能留住最本真的味道。”
眼下,果棚里的第二批黄龙果正稳步生长,最晚一批果子可采至明年二月。除了黄龙果,园内的葡萄、普通火龙果也正值采摘季,再过段时间,太秋甜柿也会接力上市。
“看着这些稀罕水果在海宁扎根,被大家喜欢,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事。”张晗艳说,未来他们还会继续寻找优质品种,让更多特色水果在黄湾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黄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