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深根计划”深耕院地合作 两年招引人才项目19个

日期:09-06
字号:
版面:第a0002版:潮城·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虞思元  通讯员 葛祎凡 朱骏杰

本报讯  在丁桥镇意复斯姆汽车配件(嘉兴)有限公司,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海纳智能制造工业软件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正与企业技术骨干进行头脑风暴。这段时间,双方合作开展“智能制造与柔性化生产”设备项目研发,通过引入编程软件优化产线流程、增设无源传感器提升生产效率,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我们主要生产研发汽车玻璃升降器,订单体量不是很大,但是种类比较多、复杂程度较高,对柔性生产的需求十分迫切。能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合作,相比自己投入研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错的风险。”意复斯姆总经理蒋琼告诉记者,最近企业还通过对方深度对接了德国汽车供应链,助力企业加快“走出去”。

发生在意复斯姆的这一幕,正是海宁推行“深根计划”,深化院地合作的缩影。2022年底,海宁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签订《共同推进“深根计划”合作协议》。2023年,作为“深根计划”合作载体的海宁国际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应运而生,中心以人才引进、技术转移、招商引资、企业出海、技术培训、科研合作为核心职能,促进海内外科研力量与本地产业资源相结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地方国际化发展。

在此基础上,中心结合我市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围绕海宁“241”产业及周边板块发展需求,积极引进清华系资源,让创新技术、高端人才等高科技智力资源在海宁落地生根。

2023年底落地海宁高新区的高灵敏肿瘤、传染病、退行性疾病分子检测项目就是我市重点引进、清华系成果转化项目。由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李旭辉牵头,针对现有技术手段对肿瘤和传染性疾病体外诊断存在特异性差、灵敏度低、操作复杂、检测周期长等缺陷,开发高灵敏早期检测技术,进一步推动相关疾病的早诊早治,降低患者的疾病负担,减少社会的医疗支出。

“癌症就像身体里某些细胞发动的一场叛乱,这些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还会侵入邻近组织或扩散到其他器官。”李旭辉表示,团队正着力于开发基于DNA甲基化模式的新一代癌症早期检测技术,其中宫颈癌检测试剂盒等已完成临床试验。

经过两年多的深耕,如今“深根计划”已在海宁这片沃土枝繁叶茂。截至目前,中心承办、协办海内外活动创赛共计15场,包含国际性活动2场,累计吸引700余人次参与。近两年承办的“海外学子浙江行海宁站”品牌活动,覆盖全球14个创新国家,累计吸引98名高层次人才带着成果、项目与我市进行对接洽谈。至今已招引落地高层次人才项目19个。今年以来,各项工作更是“加速跑”,结出硕果累累。

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上半年中心成功引进兰博集团德国有限公司,作为丹麦Ramboll集团旗下子公司,该项目整合了340余名健康科学专家资源,双方将围绕医药合规、临床注册、科研转化等领域打造中德合作示范平台,为海宁医疗科技项目落地提供全生命周期合规服务。

人才引进实现新进展。推动6位清华系专家担任企业“科技副总”,2位企业专家担任研究院海纳系列中心“产业教授”。如研究院海纳动力系统研究中心姜开春院士,支持浙江智源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技术研发;又如浙江皮意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濂,加盟研究院海纳数字材料与医工结合中心,探索数字材料的延伸应用。

项目落地展现新成效。今年已实现年产6000吨长效抗菌耐污阻燃沙发面料、功能性空气净化窗帘面料、高体感抗菌耐撕涤纶面料建设项目等8个项目注册落地,推荐30个项目参加第九届“红船杯”嘉兴全球创业大赛,7个项目获奖,4个项目进入总决赛。

接下来,中心将不断深化院地合作,积极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立足海宁优势产业构建“研究院网络+本地企业+ 技术需求”协同创新体系,全面助推海宁打造成为区域创新高地。